第十一章 苦难辉煌 (1)(18 / 23)
,久据不易;若再东驱回湘,则更是不得已的下策。
龙云与薛岳一样,怕红军入云南,便认为红军在云南生根很难。他觉得红军多是江西客籍,除朱德、罗炳辉在滇军做过事外,其余将领基本不熟悉滇北滇西地方民情。云南民风强悍,组织严密,红军过路是上策,久据是下策。
陈诚则完全代表蒋介石,分析问题的心理与刘湘颇为类似。蒋介石最怕红军向东威胁其中枢,陈诚便估计红军有极大的可能向东。他认为朱毛入川与张国焘、徐向前会合,或回湘与贺龙、萧克会合,是战略上必然的两个腹案;川滇地处边陲,红军久据可能性不大,不足为虑;最应注意的是红军东返与贺、肖会合。如此追剿较难,影响也较大。
众说纷纭。红军到底会去向哪里,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陈诚、薛岳、刘湘、龙云,把红军入川、入滇、回湘的可能性都估计到了,皆认为红军图黔的可能性极小。
红军却偏偏要图黔。
黎平会议就看中了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一渡赤水后又提出:“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
除了遵义会议后到一渡赤水前短暂地把注意力放到了四川,红军领导人一直没有放松对黔省的注视。
二渡赤水取得遵义大捷后,图黔决心更加坚定。为彻底实现以遵义为中心的川、滇、黔边区根据地设想,中共中央决定与追击军主力周浑元纵队决战。
于是继土城之战后,再次出现“决战”这一字眼。
3月4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签发命令:“为加强和统一作战起见,兹于此次战役特设前敌司令部,委托朱德同志为前敌司令员,毛泽东同志为前敌政治委员。”
命令中所提的“此次战役”,即指预定的歼灭周浑元。前敌司令部也专为歼灭周敌而设。毛泽东以政治委员的身份,担任实际的总指挥。
同一天《红星报》提出口号,“为赤化贵州而战!”
3月8日更发表了《党中央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赤化全贵州告全党同志书》。
亲爱的同志们:
最近我们在遵义附近的战役中,消灭并击溃了王家烈、吴奇伟11团之众,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