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围剿” (2)(2 / 23)
定用10发子弹打死一个红军,每个国民党士兵带200发子弹便可打死20人,每团以1000支枪计算,便可打死两万名红军。这样,中央苏区的红军还不够他三个团打,最高限度用十团人,也就可以全部消灭红军了。
其二,每5分钟放一枪打死一个红军,一小时放12枪,可打死12人,3000人用6小时便可打死216000人。因此消灭红军只要有千把个战斗兵就可以说绝对不成问题。
双方的作战行动被陈诚变成一场单方打靶。而且是固定目标、任随你怎么开枪的胸环靶。沙场宿将瞬间变成一个掰指头演算的劣等生。能够明白的倒是:当年放跑刘兴的陈诚所说的“自相残杀”,不包括“围剿”红军。
在爬山训练上,陈诚的理论就不那么离谱了。
汲取前四次“围剿”的教训,陈诚从红军山地游击战运动战的特长中总结出应对的四点:
一、练习爬山。国民党兵尤其是北方士兵不会爬山,见山就害怕,成为“围剿”军的致命弱点。所以,必须练就“超巅越绝”、“缒兵钻隙”的本领,不但不为“地形道路所支配限制”,而且要“利用一切的地形道路”。
二、娴熟地掌握“六项原则”、“四大要素”,练就过硬的、基本的战术技术。
三、为对付红军“出没无常、飘忽不定,以寡击众、以零击整”和“独来独往”的游击战术,要能“便装远探、轻装急进;秘密敏捷、夜行晓袭”。
四、使用炮兵。许多高山,人爬不上去,步枪打不到,把炮兵运用上去,就大为有利。
令陈诚翻身的,就是这个庐山军官训练团。
1933年10月,第五次“围剿”正式开始。陈诚被任命为第三路总指挥兼北路军前敌总指挥。记在蒋介石另一个金刚、北路军总指挥顾祝同名下的那些账,实则皆是陈诚所为:
抢占黎川,切断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在浒湾战斗使红三军团、红七军团严重受损;三在大雄关使红一军团、红九军团蒙受重大伤亡;四则强攻广昌、建宁、古龙冈;血战高虎脑、万年亭;最后再陷石城,迫使中央红军提前长征。
三、战场与战将(二)
对工农红军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围剿”中,打怕了蒋介石的八大金刚。
对蒋介石屠杀政策的武装反抗中,却走出来一大批威震华夏的红军战将。
第一枪192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