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美利坚大后方 (1)(2 / 22)
d(一九O五-一九八二),俄国裔美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也是客观主义哲学的先河。
人才和方法?
这个词是我儿子在某部电影里听到的,我觉得这个词颇能诠释我们的重建工作。「人才」指的是潜藏的劳动力、技能工作水准以及劳动力的有效运用。老实讲,我们的人才实在少得可怜,我们的经济体系是后工业,以服务为基础,复杂又高度专业化,因此每个人只能在狭隘的分工结构中找寻自己的地位。你真该瞧瞧我们第一次就业普查时受访者填写的「职业栏」,每个人都是某种「经理」、「代表」、「分析师」或「顾问」,这是典型的战前社会。不过对于眼前的殭尸危机根本没帮助。我们需要的是木工、泥水工、机械工跟枪砲铸造的技术人才,这样的人才虽然有,不过跟我们的需求还差得远了。第一次的劳动力普查显示,超过六成五的国民生产力被归类在「F6」项目下,也就是「无法胜任有价值的工作」。我们需要一个大型的技职训练计画。简单讲,就是要把一堆白领阶级搞脏。
技职训练进行得很慢。空中交通已经没了,公路和铁路干线也乱得可以。油料?老天爷,从东岸的华盛顿到西岸的加州,全国连一缸油都没有。此外,战前美国的基础建设是依照上班通勤需求而建立的,这种基础建设其实加剧了经济隔离。住满中上阶级专业人士的市郊社区里面,没有半个人晓得玻璃窗破了该怎么办:而懂得换玻璃的人住在蓝领「黑手区」,在战前得开一小时的车才能到,殭尸大战爆发后,「以前一小时的车程」就等于「走路要一整天」。别搞错,大部分的人在刚开始靠的就是万能的双腿。
解决这问题--不,这些不是问题,这些是挑战--就要靠难民营。难民营有好几百个,有些不过是停车场大小,有些绵延好几哩,散落在山区跟海滨,全都仰赖政府的协助,全都在快速消耗正在急遽缩减的资源。在处理其他掉战之前,我得先清空这些难民营。凡是体力还不错的「F6」类国民(无专长的人)就做一些不需要技能的劳动,包含清理碎石、收割作物、挖墓,有一大堆的坟墓需要挖。至于属于「Al」类,也就是拥有「适战技能」的人,便加入「社区给足」担任队员,全名是「社区自给自足计画」,由一群拥有技职专长的人担任职业训练官,把他们的技职专长传授给那些受过太多教育、成天窝在小隔间办公桌前的白领「专业」人士,让这些白领阶级懂得自己动手做。
这个计画立即奏效。三个月内就明显看到对于政府补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