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部分(3 / 7)
“建州卫”始终是中国皇帝属下一个小官的领地,皇帝决不能
跟小官谈和。至于使得全国亿万人民活不下去,那是另一回
事,皇帝的尊严不能有丝毫损害。
他可以和察哈尔蒙古人谈和,付给金银以换取和平。因
为明朝的江山是从蒙古人手里夺来的,明朝承认蒙古是敌国。
坚持政治原则,本来不错。然而政治原则是要以正确的
策略来贯彻的。完全忽视实际情形,把国家与人民的生死存
亡置之不顾,和“英主”两字可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袁崇焕和皇太极一番交涉,使得皇太极自动除去了帝号,
本来是外交上的重大胜利。但崇祯却认为是和“叛徒”私自
议和,有辱国体,心中极不满意,当时对袁崇焕倚赖很重,隐
忍不发,后来却终于成为杀他的主要罪状。
①《明史·钱龙锡传》:“龙锡奏辩,言:‘崇焕陛见时,
臣见其貌寝,退谓同官:此人恐不胜任。’”钱龙锡
这话也是胡说八道,怎能见人家相貌难看,便说他
不能担当大事?
②《烈皇小识》:“时天威震迅,忧形于色。大小臣工皆
战惧不能仰对,而延儒由此荷圣眷矣。”
③关于这场交涉,因皇太极称帝之后再自动除去,又
向明朝要求发印而不得,在满清方面是受到重大屈
辱,所以清方官文书中都无记载,或有记载而后来
都删去了。但清内阁档案中还留存皇太极天聪四年
颁示的一道木刊谕文,其中公开承认这件事:“逮至
朕躬,实欲罢兵戈,享太平,故屡屡差人讲说。无
奈天启、崇祯二帝渺我益甚,逼令退地,且教削去
帝(号),及禁用国宝。朕以为天与土地,何敢轻与?
其帝号国宝,一一遵依,易汗请印,委曲至此,仍
复不允。”
④《明清史料》丙编,皇太极谕诸将士:“尔诸将士临
阵,各自奋勇前往,何必争取衣物?纵得些破坏衣
物,尚不能资一年之用。尔将士如果奋勇直前,敌
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