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5 / 8)
费了太多心血,但最终我成功了。
登陆舱有一半被埋在沙尘里。经过我快速而小心的挖掘,大部分都暴露出来了,只剩放过气的气囊和大四面体还在地表以下。
在四周迅速找了一圈后,我很快发现了旅居者号。这小家伙离登陆舱只有两米。我模模糊糊地记得我们最后一次看到它时,它的位置要远得多。它有可能进入了某种事故模式,开始绕着登陆舱转,试图恢复通讯。
我迅速把旅居者号搬进漫游车。它很小,很轻,过气闸很容易。相比之下,登陆舱就麻烦多了。
想把整个登陆舱带回栖息舱那肯定是痴人说梦。它实在是太大了。我只要探测器。现在是时候将机械工程师帽子戴起来啦。
探测器放置在展开四面体的中央嵌板上,其他三面与中央嵌板以金属铰链相连。随便问一个JPL的人,他都会告诉你,探测器可都是金贵的主。重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从最初的设计开始,它们就扛不住严重的损伤。
我用一根撬棍对付铰链,它们立马就弹了出来!
接下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中央嵌板我怎么也撬不起来,纹丝不动。
跟另外三块嵌板一个德性的是,中央嵌板下面也是瘪了的气囊。
经过这几十年,气囊早已撕裂,灌满了沙子。
我可以把气囊割破,但那样做的前提是先得把它们挖出来。不麻烦,就是沙子而已,但要命的是,对其他三块嵌板也得这么干。
我很快意识到根本不用管他娘其他嵌板的破事。我回到漫游车,从栖息舱的物资里又割了些布条,将它们编成原始但极其牢固的绳子。我不能指望布条本身有多结实(多谢NASA),反正编成绳子再说。
我把绳子一端系在嵌板上,另一端系在漫游车上。漫游车的设计初衷就是让它能够在极端崎岖的地形上行驶,面对险峻的坡度也不畏惧。它的速度也许不够快,但扭矩绝对有保障。就这么把嵌板拖走,活像是乡巴佬在拖树桩。
现在有地方可以挖了。气囊全部暴露出来之后,我把它们切断。整个工作持续了一个小时。
然后再把中央嵌板分离出来,闲庭信步地抱到漫游车那边!
至少我心里是这么打算的。但这鬼东西实在是重死了,我猜它足足有200千克。即便是在火星重力下,也太沉了点。在栖息舱里我也许能抱着它走两圈,但有这身臃肿的EVA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