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2 / 21)
。“我已经认识了二百多个字。红军每天教我认四个。我在山西活了六十四年,可没有人教我写自己的名字。你说红军好还是不好?”他很得意地指着他写的歪歪斜斜的字,好象是带着污泥的鸡爪子在干净的地席上留下的脚印,他还期期艾艾地念着刚写上去的几句话。接着,好象戏剧的高潮一样,他拿出一支铅笔头,龙飞凤舞地给我写了他的名字。
“我想你也在考虑再娶媳妇吧,”我对他开玩笑说。他严肃地摇摇头,说他妈的这些马一匹接着一匹,他没有功夫考虑女人问题,说完他就慢慢儿地去照顾他的牲口去了。
第二天晚上,我走过院子后面的果园的时候,遇见了另外一个山西人,他比老李年轻二十岁,但一样使人感到有趣。我听见一个小鬼在叫,“礼拜堂!礼拜堂!”觉得很奇怪,就四处张望他叫“礼拜堂”的那个人是谁。在一座小山上,我看见有个理发师在给一个青年理发,把他的脑袋剃得象个鸡蛋一样光光的。我询问之下发现他的真实姓名叫贾河忠,原来在山西平阳一家美国教会医院的药房里工作。小鬼叫他这个绰号,是因为他是个基督教徒,每天仍做祷告。
贾河忠拉起他的裤腿,给我看他腿上的一块伤口,他至今仍有些跛,他又拉起上衣给我看肚子上的一个伤口,他说这都是打仗的纪念品,因此他没有上前线。理发并不是他的工作:他又是药剂师,又是红军战士。
贾河忠说,那家基督教医院里有另外两个工作人员同他一起参加了红军。他们临走以前同医院里的中国名字叫李仁的美国医生讨论了他们的打算。李仁医生是个“好人,他给穷人治病不收钱,从来不压迫人。”当贾河忠和他的同伴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去吧。我听说红军是正直的好人,不象别的军队,你们能同他们一起打仗,应该很高兴。”因此他们就去当了红色的罗宾汉。
“也许李仁医生只是要把你们打发掉。”我这样说。
那个理发师愤然否认。他说他同李仁的关系一直很好,李仁是个很好的人。他叫我去告诉这个李仁——如果我有机会见到——他仍活着,过得很好,很愉快,革命一结束,他就回药房去做原来的工作。我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礼拜堂”。他是个好红军,好理发师,真正的基督教徒。
附带说一句,我在红军中间遇到过好几个基督教徒和前基督教徒。许多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是个突出的例子——曾在外国教会学校受教育,其中有些人一度是笃信的基督教徒。红军军医队长纳尔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