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2 / 16)
次, 也是最大的一次反共战争,一年之后,红军终于被迫实行总退却。当时几乎人人都认为完了,认为这是为红军送葬出殡。他们这种估计错误到多么严重的程度,要到几乎两年以后才看得出来,因为那时将要发生一场惊人事件,使蒋介石总司令的性命掌握在共产党的手中,这样的卷土重来在历史上是很少有先例的。而在这以前,蒋介石有一阵子却真的相信了自己的吹牛——他已经“消灭了共产主义的威胁”。
对红军进行的战争到了第七个年头,要想消灭他们的尝试才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当时红军对江西的一个很大部分和福建湖南的大块地区,有实际行政控制权。在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四川、陕西诸省还有其他的苏区,只是与江西苏区并不连接而已。
蒋介石在第五次战役中对红军发动了大约九十万军队,其中也许有四十万——约三百六十个团——实际参加了赣闽苏区的战争和对付鄂豫皖苏区的红军。但是江西是整个战役的枢纽。红军在这里能够动员一共十八万正规军,包括所有后备师,它还有大约二十万游击队和赤卫队,但是全部火力却只有不到十万支步枪,没有大炮,手榴弹、炮弹和弹药来源极其有限,这全部是在瑞金的红军军火厂中制造的。
蒋介石采取了新战略,充分利用他的最大有利条件——优势资源、技术装备、外面世界的无限供应(红军却同外面世界隔绝)机械化战术,一支现代化空军,可以飞航的作战飞机近四百架。红军缴获了少数几架蒋介石的飞机,他们也有三、四个飞行员,但是他们缺乏汽油、炸弹、机工。过去经验证明,进犯红区,企图以优势兵力突袭攻占,结果要遭到惨败,蒋介石现在改用新的战略,把他大部分军队包围“匪军”,对他们实行严密的经济封 锁。因此,这基本上是一场消耗战。
这样做代价很大。蒋介石修建了几百、几千英里的军事公路,成千上万个小碉堡,可以用机关枪火力或大炮火力连成一片。他的又攻又守的战略和战术可以减弱红军在运动战上的优势,而突出了红军兵力少、资源缺的弱点。实际上,蒋总司令在他的著名第五次围剿中等于对苏区修建了一条长城,逐步收拢,其最后目的是要像个铁钳似的夹住和击溃红军。
蒋介石聪明地避免在公路碉堡网以外暴露大部队。他们只有在得到大炮、装甲车、坦克和飞机滥炸得非常良好掩护下才前进,很少进到碉堡圈几百码以外。这些碉堡圈遍布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诸省。红军由于被剥夺了佯攻、伏击或在公开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