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年殇(1 / 5)
第九十章 年殇
‘雍正三年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 “祥瑞”,群臣称贺,年羹尧也上贺表称颂雍正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但表中字迹潦草,又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本来不是一个办事粗心的人,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耳”。并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所以对他在青海立的战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接着雍正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乱。四月,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 ’
自此,年羹尧最终将失败的结局已经显而易见了。至于何时彻底处置他,那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
其实,我是有那么一点同情年羹尧的。他虽然嚣张跋扈,结党营私什么的很是过分。但他对胤禛到底是比较忠心的,虽然功高盖主,却并不敢有过分逾越的心理。
他是被自己过分的功高盖主,得意忘行没有自知的心理给害惨了自己,加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切便成了定局。
而身在宫中的年贵妃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是注定的定局。
正所谓,人之将死。过去与她的那点不算大的恩怨,在这种时刻,也就没什么好计较的了。我并不大度,但连晴若我都能适当的原谅,何况她年氏?
于是,只要一有闲暇,我就会和熹妃一道去探视年贵妃,陪她瞎聊天。我希望能让她死前的岁月,多少没有那么的悲凉。
因为,自雍正三年以来,胤禛陪伴她的时间,就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了。而她的脸色也自雍正三年以来,就没有好过的感觉,总是惨白惨白的。这药她是吃了不少的,却没有半点起色。
熹妃总会劝她:“妹妹要放宽心,不放宽心,再好的药石也会无用的。”
我们都知道,她这是心有郁结。除了失去了丈夫的关心与宠爱外,她还要时刻担心自己的哥哥自己的家族。如此忧虑不安,病又怎么可能好起来?
每当熹妃这么说,年氏总会回答:“是,我知道的。劳皇后和熹妃费心了,是我的不是了。”
我则会在一旁帮衬熹妃:“都是自家姐妹,没什么费心不费心的。只是,妹妹就是不为自己想,也得为福惠想想啊。他还那么小,可这段时日,你这做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