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赈灾(2 / 3)
才受了灾,今年夏粮颗粒无收……”
墨姝微笑道:“相信琅琊王家不会因为今夏绝收,几年的存粮就没有了吧?这鲁地受灾,以王家的仁义,定然也要赈灾的。
王公子只管放心,我也是打算用这些粮食在鲁地的州县赈灾,不会运回长安去的。说到路途遥远运输不便,我倒是想起来了,听说王家在底下的郡县也都有自家经营的粮铺,不如这样,等我到了地方直接从王家的粮铺调拨,岂不省了运送的麻烦?
还是王公子想得周到,我就先替鲁地的灾民谢过王公子了。”
这一番话,说得王公子张口无言。
而陈海也在旁附和,连声夸王家仁义,定将此事上达天听,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就在次日,王家便让临海县的粮铺拨了一部分粮食给墨姝。
墨姝也确实将所有的粮食都用于赈灾了,粮食从王家的铺子运出来之后,就直接放到了粥棚旁边只有一个正门的小库房里,灾民有住在粥棚的,一直都能看得到,可以保证墨家和伍家的人绝对没有贪墨或者以次充好。
若在往常,朝廷赈灾的官员贪墨赈灾的粮款,或者将陈年长虫的粮食将上头拨下来的粮食换掉,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今看到墨姝如此公开的做法,灾民一时都大为感动。
其实如今的百姓真的是很容易满足甚至感动的,一时间,灾区许多百姓都在送自家收集的蝗虫过来之后,表示不收粮食。
墨姝自然没有同意,还是坚持让下边的人都按照原来说的给灾民换粮食。
而且,墨姝也大方地说明了这些粮食都是王家拿来赈灾的。
但是由于墨姝这边有意无意透露的消息,灾民都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了,明白这些粮食说白了,是王家给墨姝赶过来救灾的谢礼以及报答,即使墨姝全留给自己,也没人能说出什么不妥。
而墨姝却全拿出来赈灾了。
因此,灾民也都是承墨姝承墨家伍家的情。
至于王家,因为之前他们授意底下的官员拒绝了墨姝建养殖场的事,导致蝗灾远比其他有养殖场的地方严重,百姓和地方官员多有怨言,就更不可能因墨姝拿王家送的谢礼赈灾的事,而承王家的情了。
但是,王家还不能上折子去弹劾墨姝邀买民心,因为墨姝赈灾口口声声说的是王家仁义,拿出了粮食赈灾,若较真起来,怕晋国公府还会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