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水生火热(4 / 6)
史经验,重视陆疆,轻视海疆。康熙晚年曾道“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而沙俄在北方入侵暂时让清廷放松了海疆。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克天津,标志着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开始退潮,大清王朝渡过了覆灭危机。清廷常年作战,割地赔款,也已疲惫不堪,面临崩溃。
此时,西洋列强,沙俄日本,俱穷凶极恶。1865年后,清廷边境狼烟再起,沙俄以“代管”名义,进占伊犁,英吉利从中作梗,支持南疆叛乱,承认叛军阿古柏政权,试图分一杯羹。
陕甘总督左宗棠,七年一剑平定西北。到了1873年,左宗棠终于腾出手来,一边派军进驻河西走廊,一边向朝廷报告,准备进军新疆收复失地。
同时东海硝烟弥漫,1874年新兴日本为转移因改革维新所引起的矛盾,以琉球船民被台湾土著杀害为由入侵。钦差大臣沈葆桢带领中国军舰“安澜”和“伏波”等前往台湾,李鸿章也紧急调集淮军唐定奎部6500,人入台,并运去洋炮20门。
清军到来,给予日军强大震慑。日本内务卿大久保利通亲到北京谈判,清廷因西北阿古柏叛乱,中法关系日趋紧张,两广总督吴可指挥手下亲自参与安南内战抽不得身,加上英美法三国调停,决定妥协。
经谈判,中国付给日本白银50万两,日本从台湾撤军。日本的突然举动,震动清廷,朝野哗然,再次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海防、塞防之争。
1874年11月5日,总理衙门递上《海防亟宜切筹武备必求实际疏》,强调海防,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项具体措施,请求饬令有关大臣讨论。
11月19日,前江苏巡抚丁日昌请人代递上《海洋水师章程》六条,提出海军分区设防并统一指挥,要设立北洋、东洋、南洋三支舰队,分辖北海、东海、南海三面海域。
清廷将总理衙门和丁日昌条陈交滨江沿海各省督抚及将军讨论,限一月内复奏。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本不在饬议大员之列,但总理衙门因其“留心洋务,熟谙中外交涉事宜”,所以特别咨请其参加筹议。
此次争论,海塞防三种观点,以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个实权派之争最为引人注目,两方派系各逞手段在朝堂展开激烈争论。
海防与塞防之争“复奏”期矛盾焦点在于防俄还是防日。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文祥、直隶总督李鸿章、原江苏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