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战备(3 / 4)
安南国使者也不是啥好鸟,尽管不愿意跟大清朝翻脸但一套自圆其说的外交辞令还是说得出来的,结果朝廷便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口水战中不可自拔。
既然朝廷一时半会指望不上,吴可便把主意打到邻居云贵总督劳崇光身上。
……
随着时间推移,云南战局慢慢朝对清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昆明外围东、南、北三个战场的激烈争夺,回民叛军和清军各有胜负,总的形势是双方处于相持状态。
云南布政使岑毓英进驻昆明后,即派总兵李维述、参将张保和等配合杨玉科部向北线进攻,从1869年1月中旬到3月上旬,先后占领了富民、禄劝、武定、罗次等地。
同一时期,杨荣、姚得胜率所部叛军在东线作战。当杨玉科率部进攻武定等地时,杨荣、姚得胜为牵制清军,由滇东向昆明进军。3月叛军一举攻占省城东北重镇杨林,清军守将何秀林率部退守宜良。
叛军乘胜由长坡向大板侨一带进攻,占据昆明城东小偏桥、十里铺、羊房凹、牛街、兴福寺等地,使省城清军大为震惊。4月由马周率领的一支回民叛军也乘澂江空虚袭占了该城。
岑毓英慌忙调集杨玉科、张保和、吴永安、徐联魁、李廷标诸部救援省城。叛军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各部之间不能协调一致地行动,因而没能趁此有利时机狠狠打击各部。
岑毓英利用叛军这个明显弱点,集中兵力向小偏桥一带猛攻。清军采取分割战术,将叛军隔为数段,然后各个击破。经过近两个月的反复争夺,至6月初,小偏桥、十里铺、长坡等要地均被清军攻占,叛军伤亡万余人不得不狼狈撤出。
叛军屯兵昆明城下一年有余,由于战线过长,后勤供应难于保证,粮食弹药时有短缺,加之传染病流行和频繁战斗,部队大量减员,特别是久攻昆明不克,战斗意志大受影响,士气逐渐消沉起来。
清军攻占小偏桥、长坡等地之后,即向杨林进攻。叛军因大量伤亡,于6月11日撤出杨林。接着岑毓宝由杨林、杨玉科由昆明合攻嵩明。在清军威逼之下,守将叛军大司寇李芳园、大司平马兴堂挟持杜文秀派到前线监军的女儿蔡杜氏(蔡廷栋之妻)于6月13日不战而降。
在此期间,巡抚刘岳昭部将李家福、刘岳曙亦率湘军向寻甸进攻,相继占领了七星桥、文笔山、望城坡等要隘,进逼州城。留守寻甸的叛军大司理马天顺等动摇妥协,在清军剿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