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六阿哥:种地!赚钱!(1)(7 / 8)
压价。
郭珍珠会想到这个,是因为如今制糖业基本上都是甘蔗,所以都在粤省和台府居多。
当初太上皇收复台府之后,把当地甘蔗制糖作坊的工艺带去了粤省,还越做越大,工坊是越来越多。
为了管理这些制糖工坊,粤省还特地成立了糖行,组织商人把各地工坊的糖收上来,然后再统一售卖出去。
这样一来,一些小作坊就不用担心售卖出去的问题,只需要在家制糖就行了,然后卖给糖行的人。
糖行也能定制统一的糖价,不至于让各个工坊自己定价,价钱弄得乱七八糟的。
这糖行并不是朝廷的部门,也没有派遣人进驻,只算是商行。
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糖行有定价权,权力太大。商人可以压低小工坊制糖的价钱,然后再提高价格卖出去。
所以糖价尤为昂贵,一般人根本吃不起,叫糖行赚了个盆满钵满。
朝廷只管束糖的进出口贸易,接而收税。
最近倭国有意做糖的做买卖,数目还相当巨大,太上皇和新帝却准备用糖来换倭国的铜矿。
比起琉球,倭国新挖掘出来的铜矿就要更多,而且价钱也不贵。
如果用糖来换铜矿,这买卖就划算了。
另外欧洲各国也想过来做糖的买卖,糖行的工坊从粤省蔓延到建省,再多的制糖工坊也无法接下这么大的买卖量。
如今云省和桂省也开始甘蔗的种植,却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收获。
制糖自然是越多越好,要是干旱的地方也能种甜菜来制糖,那么糖的产量就能大幅度增加,然后做对外贸易了。
国内就这么大的市场,能买得起糖的人就这么多,反而出口国外有更大的市场。
荷兰当初占领台府,也是因为看上了台府能种甘蔗来制糖。
毕竟欧洲太冷,根本无法种甘蔗,也就不能制糖了。
他们那边对糖的需求还很大,于是荷兰占据台府后,运去欧洲做起了糖的买卖。
被太上皇派兵收复台岛,赶走荷兰后,欧洲那边又开始缺糖了。
他们习惯了食用台府所制的糖,自然想跟朝廷继续做这个买卖。
买家主动捧着一大堆钱和铜矿什么的过来买糖,这边的糖却不够卖!
钱都送到家门口了,眼睁睁看着却不能收下,这得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