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五福晋105(1 / 8)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
金黄的小麦在微风中起舞,宛如大地流金一般,闪烁着农人们辛勤的光芒。
安清并未着急让众人去收割他们各自试验田中的麦子,而是带着他们来到了庄子上大片麦田的区域。
“李大人,吴大人,你们来判断一下,这些麦子是否可以收割了?”她转身看向旁边的两位农政司官员。
这两人是安清这届农事学堂中最优秀的学生,李茂盛和吴达明。
当然,这也与他们本就是农政司的官员有很大关系,因着自身本就有些农学知识的基础,再加上安清这一年来有意的重点培养,两人如今已然能独当一面了。
之前听康熙那意思,接下来在北方地区推广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的事,便准备交于两人负责。
大家似是早已习惯了安清这种随机抽查提问的教学方式,只见被点名的两人不慌不忙地走到麦田边查看了起来。
“回五福晋,微臣瞧着这地里的麦子才九成熟,按理说,还应再等几日才好收成。”李茂盛拱手回道。
吴达明也随后回道:“下官和李大人看法一致。”
只是,两人说完都有些不解,瞧着不远处地头前忙活的农人,这些人力有庄子上的家丁,也有管事雇佣来帮忙收麦子的短工,他们那架势好像是准备好下地收麦子了。
五福晋这地里的麦子难道这会就要收?
可这才九成熟,还未全熟啊。
安清轻点了点头,没错,她庄子上的麦子都是九成熟就要收的,年年都是。
“今日我便教给大家几句麦收农谚吧。”她出声道。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来农事学堂一年了,农谚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早已不再陌生,安清经常随口便能抛出好几个农谚,这一年下来,他们那专门记载农谚的小册子已经不知记了多少。
二十四个节气都有,很实用,又很好记,还有七十二气候,这些可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依据。
不过,这麦收农谚他们之前还真没听过,这会都不由竖起了耳朵,准备好好记下来。
安清开口道:“关于麦收的农谚,只需记住一句很重要的即可,叫‘麦收九成熟,不收十成落’,或者也可以记住另一句,‘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这两句其实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