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4 / 7)
:“幸好结果是好的。”
李平:“是的,幸好结果是好的。”
“……”
类似这样的对话一次又一次在各种脱口秀与访谈上上演,不光内容大同小异,就连用词都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但是没人在意——或者说,本来能将所有访谈看完的人就是极少数,应该说,就连连续看过几个他们的访谈的人都是极少数,这样铺天盖地的宣传,只是为了让观众们有概率看见其中一次访谈,并为这个感人的追梦故事折服而已。
这一宣传的效果也很好,虽然偶有人不满秦尤对费舍尔导演的评价,但自从费舍尔导演自己亲自出来表示——他觉得秦尤说的对,由他来拍这部电影,真的不是最好的选择——
“当初我拿到《复仇》这个剧本的时候确实很想拍,得知拍不了了的时候,也确实有点遗憾,而且我不想说谎,我当时也确实在想——这电影在我手上才能焕发出真正的光彩,让一个新人导演去拍,真是浪费了。”
“哪怕这个新人导演就是剧本的创作者也一样,编剧和导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
“但是当我真正看到成品的电影的时候,我突然开始庆幸这部电影不是由我来导演的了。”
“我不知道你们懂不懂这种导演的职业病,但是我在看一部电影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想到,如果是由我来导演这部电影,我会拍成什么样,这并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我能拍得更好'的看法,我知道自己脑海里的拍法不一定会比电影本身选择的拍摄手法更好,但就是会下意识地思考。”
“譬如《复仇》就是如此,尤其是《复仇》我还是先看的剧本再看的电影,这种感觉更明显。”
“比如这部电影的高潮部分,特蕾莎·杨逼问亚当,得到的却是露西自杀的证据这一段剧情,其实单纯看剧本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这段写得很好,甚至我觉得这段写得有问题,观众看到这里的时候,情绪应该被推到最高点,所以我当时就在想,这段得改掉。”
“不过当看到李平导演呈现出来的答卷后,你们应该也就懂了,高潮不一定要是情绪的高点,也可以是情绪被推到最高点后的那一个空拍,露西的平静与温柔并没有我最初看剧本时预想的奇怪,反而太合适了——有些东西就是你自己想的时候想不明白,但别人给你呈现出来之后,你就会觉得,啊,本就该是这样的。”
——由于费舍尔导演不光夸奖了这一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