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7 / 9)
?以及,王侍郎亲自种过吗?”
“那考察什么?”
楼茝正色道:“陛下,臣妹读过大盛各州地方志,也在各部待过一段时日,发现各地并非皆以耕种粮食见长。除沧州、江州、绵州、占州等地是全国粮仓外,其余州府,如吉州产煤,宜州产硫磺,屏州产铁,而湖州也可以凭借水利成为丝绸之乡,那么北境草原是否有其特殊之处呢?”
楼喻是真的有些惊讶了。
这些话他可没教过楼茝,她仅凭看过的书籍和在各部的见闻,便以此反驳态度消极的官员,实在让他感到惊喜。
楼喻面色不变,平静问道:“那你认为,朝廷应该派遣什么样的考察组前去北境?”
“这些年,农部已经考察过全国各州府,并为各州府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耕种模式,就连西北云州都种起了棉花和土豆。云州与草原离得那么近,气候和土壤当真差距那么大?不如派遣农技小组、地质小组、测绘小组前去考察。”
她说完,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欲言而止。
楼喻不由笑道:“想说什么便说。”
楼茝相当豪气道:“陛下,臣妹之前听说云州杨将军这些年尝试教化云州附近的牧民,已经初见成效。臣妹以为,要想牢牢控制一方地域,仅凭强横的武力是不能长久的。”
楼喻眸中笑意更甚。
“怎么说?”
楼茝有理有据道:“就拿南部三州为例。我朝建立之初便收服南部并规划三州纳入行政体系,可到陛下登基时,南部三州依旧没有对朝廷产生认同感。但这些年,在陛下的治理和教化下,南部三州日渐繁荣,近几年为朝廷培养了不少英才,他们对朝廷的归属感也越来越深。”
现在三州的百姓谁不感念陛下的恩德?谁不自豪地说一句他们是大盛子民?
若北境牧民也能依此归属大盛,漠北的乌帖木等人再想南下,恐怕难上加难。
朝臣们细细一想,确实颇有道理啊!
若这些道理是从某个大臣口中说出的,他们或许不觉得有什么,可这些道理是一个小姑娘说出的,那就实实在在让他们感到震惊了。
楼喻颔首:“这是荣乐的观点,那么瑞亲王呢?”
楼固眼眸发亮道:“臣弟赞同阿姐的观点,若朝廷派遣考察小组,臣弟想自请参与北境考察队伍!”
楼喻颇感欣慰:“诸位还有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