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买地(5 / 12)
巨大的决策失误,基本是可以保障在生意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
有这样的一块儿地,不管是以后她自己开发,还是与别的有实力的集团合作其他项目,其利润都是相当可观的,甚至有可能比她做其他更多的实业算下来,赚的还要多出许多来。
其实原本古明妍也没有打这个主意的。
她之前对于自己事业的规划,还是以投资办厂做实业开始为主,然后慢慢的尽可能地囤点土地,把公司带入地产开发行业,收割一大笔资本后,再转向高新科技行业,像是新媒体、网络公司等方面,大致就是这么个规划。
但是,古明妍的这一大方向,在回国后,偶尔听到她老爸在家里抱怨厂里的效益不好,亟待改革的话后,便悄然地发生了改变。
要说起纺织厂,这样的大厂即使是在市场越来越活跃,私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八、九十年代,说要倒闭破产,那也是不大容易的事。更何况,厂子里的领导也不全是老顽固,这些年来还有古建国这个相当有进取心和锐意改革精神的副厂长在拉着大家变革发展呢,所以说起来,厂子里的效益,相比起现在那些好多已经给底下员工发不出工资来的国有大工厂来说,已经是算挺不错的那一类了。
既然纺织厂的效益还可以维持,那么古明妍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有机会,可以挖走厂子的土地,拿来给自己盖盛世总部的大楼呢?
这当然是有理由的了。
随着知青大量的回城,城市里却并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去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但人总是得有个工作的,那么想要有吃有喝有家庭,过得下去日子,这大家伙儿可不就得开始动脑筋了吗。
这年头,对于这些返乡的知青们来说,大概的前途就那么几种——
第一种就是自己有本事考上大学大专的,毕业了有国家给分配工作,不用有任何的后顾之忧,上学国家还给补助,不需要拖累家里一丝一毫。
这,算是最理想的一类出路了。人人都想这样,但现实就是,大学不是那么好考的,这条路注定不是人人能走的了的。
大学不好考,录取率低,那么还有另外的路子可以走——这便是接父母的班,继续老一辈的传统,在大厂子里勉强混口饭吃。
七八十年代的公家铁饭碗是可以传给子女的,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个年代里,人人都羡慕工人的原因了。
那个年月里,工人本身的生活不但有保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