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考中秀才(3 / 5)
容易就答完了,而且这一次他答完以后只是认真检查了一遍就早早交卷了,并没有像考童生试之时一样等到一觉睡醒之后再检查几遍。
因为秀才考试与童生考试不同,童生考试是有一个分数线设定的资格考试,只要你过线了就可以成为童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排名只是一个名誉而已。
但是对于秀才考试则不一样,它是一个淘汰制的选拔考试,有着名额的限制,排名就比较重要。你交卷的时间会在你的试卷被密封之后写在试卷外面,而且秀才考试之中的排位比较重要,大家都会纷纷去争“案首”,因为如果能够考中一州的“案首”,那么当年去参加举人试一般都不会落榜。
而秀才考卷之中主观题这么多,又没有一个可以量化分数的标准答案,在两份试卷都很好的情况下,点谁做案首呢?自然是约定俗成的比试卷上面的交卷时间了!谁做得快,谁就是案首!
当然,这种比较也要在内容上不相伯仲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如果两份答卷内容差别太大,那么答得差的那一份就算再快也不可能名次高过答得好的那一份。
秀才试中的第二科就主观性比较大了,已经是开始作文了。试卷相对于举人试和进士试来说算是比较长,会针对一个问题,摘抄几个大儒不同的观点,然后让你对此进行比较,你比较支持谁的观点,然后写出一篇文章来论述你的观点。当然,你也可以谁的观点都不同意,答出自己的新观点来,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可以的。
不过这样的话,写得好了自然是一飞冲天,写得差了剑走偏锋,或许就会落榜也说不定呢!
在李鸿过面前的是今年的秀才试题,一边是孟子提出来的性善论,一边是荀子提出来的性恶论,你更支持哪一边?
李鸿过自己其实两边都不支持,他觉得一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端看他生长的地方是哪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已。如果这样的话算是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而且这个观点也不算太偏,早就已经有大家提出来过了,照这个方向写似乎也无不可。
可是下笔之前,李鸿过的笔顿了顿。虽然他上一世的时候没有参加过这一科的秀才试,而是这个时候还在苦哈哈地考着童生试,但是他却听说过这一届恩科的时候,狄郡中批改秀才试卷的大儒是儒家之中更加支持亚圣孟子这一派的人,把凡是没有支持性善论的秀才试卷都给了低分,还有人觉得不服气复查了试卷,但是因为恩科时间紧迫,虽然那个人在复查试卷之后也被授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