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准备考试(1 / 4)
第三章准备考试
童子试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涉猎范围极广,题量极大,考试的时间极长,但是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深度,并不需要太高深的知识和太高的天赋,只要记性够好能死记硬背而且有个好身板就能通过了。
童子试的科目一共有四门,一门是经义,考的是对历代大儒经义的了解,主要是填空题,将题目中略去的句子不足便可,大部分的人都能在这一门里拿到高分。第二门是算学,这个就有些难度了,好多人在这一科里面只能拿到一点点分,便是一分不得也是有可能的。第三门是农学,考的是农事以及民生,避免主政一方的官员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一科考试对寒门子弟其实更有利,反而是一些世家豪门的子弟在这一科上难以拿到高分。最后一科考的则是税赋和刑律,主政一方的官员也不可不知这两项,不过这两项单看书本是很难明白的,世家子弟有各种亲戚主政一方,能够听到他们的指点,做这样的题目自然会比纸上谈兵的寒门子弟占优势。
而这四门科目总分一共是400分,只有得到320分的人才能通过童子试,意味着每一门只有考到80分以上才有可能,所以还是很难的,对于偏科的人来说尤其困难,这一门拉下了太多的话,其他的几门也找补不回来啊!
坐在书房里面的李鸿过先拿起夫子们订正的《历年童子试题集汇总》,认真地打开一卷做了起来,测测自己的水平如何,短板在哪里,再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有针对性的复习。
经义对他来说不难,这一门其实是最重要的,童子试过了以后,考秀才、举人以及进士都只考经义这一门了,所以他在梦中那一世里面学了很多年的经义,对此印象颇深,童子试的考题对他来说都是小儿科的。对于算学这一门他本来不是很精通,以前只能勉强考到70分左右,可是日后他在户部做够郎中,在工作中继续学了很多算学知识,对付童子试这些基础的算学题也算是手到擒来了。对于农事和民生,他因为自小就长在乡间,耳濡目染中自然也不会觉得难。唯一觉得困难的就是第四科,他以前中了同进士之后就一直在京做官,从来没有外放过,更没有主政方,所以对于赋税还知道一些,但是对于刑律断案之类的完全没有什么提高,水平还是停留在童子试的水平上。
做了一番测试之后,他给自己评了评分:经义100,算学95,农事和民生95,赋税和刑律70,总分360分。
这个成绩对于永平县来说已经是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