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莫向北(13)(2 / 6)
也确实到了可以开始相看的年纪,她自然是没有意见乐见其成。
不过远在千里之外江南的莫老七估计和她有不同意见,偏偏这小子越长大越闷葫芦,前面两次她还奇怪,往常写信回来只有清若的,怎么前两次还有她的。
一看这小子说些什么礼仪廉教七扯八扯的她连看的闲心都没有,更别提深想他什么意思了。
后来估计是急了,一封信寄回来直接和她说他在找清若的亲生父母,以后清若要改为父姓。
老夫人表示:哦~着急就早说嘛,非要和我老婆子绕弯子,老婆子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了,你不直说我怎么知道呀。
于是老夫人心情很好的给莫向北回了信,大致意思就是:小丫头老婆子会帮你注意着的,但是你也知道嘛,姑娘大了,心思多了,哪是看着人就能看住的,你还是早点该做的做完早点回来自己看着。
随着太子长大,皇帝渐老,王家几个嫡子也逐渐展开布局,秦都的局势越来越紧张,她在这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没道理放任莫向北那小子在江南游山玩水自由自在呀。
清若从上辈子到这辈子,对于算账之类的事都是一个头两个大,可能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明明每个字她都认识,但是合在一起她就搞不懂了。
上辈子先生教了她五六年,她才勉强把自己宫中的吃穿用度理清楚了,现在莫向北还丢给在永安街的纸墨铺给她,先别说铺子铺面的租金、官差的打点、伙计的工钱和店里的其他开支,就是每天卖出去的纸墨她都乱不清楚。
永安街是秦都主街,莫向北的这个纸墨铺虽然不在最繁华的地段,可是周围三个酒楼都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去的地方,加上铺面大,里面东西全,管你是只要几文钱的纸笔还是要精贵材料制作的珍宝,通通都有。
所以每日进账小的是几文,大的是百两还是金,掌柜第一次账本送来到现在快十天了,单单上个月的进账清若都还没理清楚。
怎么算。
看着老夫人噼里啪啦的打算盘清若简直嫉妒羡慕得想把老夫人的手扯下来安给自己。
正在胡思乱想,老夫人指着账本上的一处标注,“这个出账,是什么?”
“啊?”清若赶紧视线看过去,每个人记的账本多多少少会有自己的一些特定的风格,而且为了方便简洁会有一些归类的标注。
昨日先生刚刚教过这个,是什么?清若偏着头斜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