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郑铎番外(八)(3 / 5)
白的人存在。
郑铎本来以为,按照他的年纪,大多数时候应该都是懂装不懂的状态,但他委实想多了,很多事儿,比如科举,听懂了并不代表什么,因为你听到的都是夫子们的想法,但科举这事儿,考生们必须得有自己的想法,不然是很难于众多考生之中脱颖而出的。
科举之道说白了,考的是记性和行文能力。记性就且不说了,就算记性再差,勤也能补拙,无非是耗费多少时间的问题,至于行文能力,夫子们好似认为都是该从小培养起来的,胸中再有丘壑,却词不达意,那也是白搭。要如何做到准确地表达心中所想呢,夫子们的做法很直接,多写,熟能生巧。
今个儿,本该是大家伙儿最高兴的一天,因为夫子们同意让他们返家了,但极乐那大多都是被极悲衬托的。夫子们的意思挺简单,想回家,可以,临走之前写一篇文章再说。这可苦了他们这一群小娃儿了,虽然夫子要求的字数其实并不太多,但已经够他们绞尽脑汁了。
郑铎提笔提了良久,却半天没能往下写。
一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以他现在的年纪,该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才算不好不坏。才刚到书院不久,他不想太出风头,免得夫子们看重他,强留他在书院之中,给他‘开小灶’,也不想表现地太差,让他爹觉得看不到希望,进而直接把杨柳往白府一送,断了他所有可能的念头。
这第二么,是字迹。他前世学问虽然不大好,但字是特别练过的,他当年九岁的时候写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字,他真是记不住了。
这斟酌了好半天的结果,是笔尖的墨直接坠落,浸湿了宣纸,把笔搁回笔架,重新换了一张宣纸之后,郑铎四处看了看,有奋笔疾书的,虽然握笔姿势好似不大正确,也有抓耳挠腮、如坐针毡的,还有毛笔不往宣纸上头写,却往脸上画的……
直到第一个人起身交了文章之后转身出门,郑铎才下定了决心开写,他算是想通了,反正他是新来书院不久的,夫子们也不大了解他的真实情况,就算他这回写好了,夫子们也可以认为是他曾经写过这样的文章,且经过旁人批阅、引导,那么再写一遍,自然是能入眼的。至于下一回他写的文章的好坏,就要看这一回夫子的反响了。至于字迹,时好时坏就行,其中几个字写得好些,其他字写得潦草些。
出了书院的郑铎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归心似箭。但他走得再快,也架不住腿短。他又想起了一个他不喜来书院的原因,因为大家年纪都是相仿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