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告御状(1 / 4)
自从出了贞节牌坊这个东西后,严禁寡妇改嫁的宗族不少, 但真正逼死了人, 还自认为是道德楷模传扬得四处皆知的,至今只有汪御史一人。
一大批的理学家站出来力挺汪御史:他们说女子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汪御史忍着失女之痛,成全了女儿的节操, 是十分值得赞扬的事情,为人父母的都应该学习的楷模。
也有些有人性的读书人不认同这种观点,觉得在不涉及到国家大义和人伦大事上,当以人命为重。只一碗粥就要了人命, 太不值当。
相较于前面那种‘大义凛然’的观点,后面这种温和一些的思想, 更容易被人接受,一时间风向全倒向了对汪御史不利的一面。
一直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卫道士们,如何能接受别人的指责?更不能忍受的是,大众居然觉得女子的气节贞洁还没有性命重要。女子性命才值几个钱?焉能让她们破坏了风气?
为了防止大众轻忽女子的贞操观念,为了‘正确’的引导风气, 教育‘愚昧’的百姓, 那些卫道士们开始疯狂的攻击和他们观点不一的人。
那些卫道士们惯常打口仗, 疯狂起来说话没有口德,行事又没有底线, 关键还一幅理直气壮的样子。很多正人君子缠不过他们, 纷纷闭口了,毕竟他们要在乎自己的名声, 要维护自己妻女的声誉。
不久,反对的声音就渐渐的弱了下去。
“其他的士子都没有发声了,只有毕先生一人还在坚持。”夏荷汇报着京中的舆论形势。
刘珍儿冷笑了声:“果然!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不过,毕先生也不负狂士之名,他言辞锋利,那群腐儒轮番上阵都没能彻底的驳倒他。”夏荷想着国子监前的那场辩论,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刘珍儿想起京城中传抄的那些毕贽的言论,也不由高兴了些:“看来那些老师没有找错,他真的吸收融合了那些外来的文化思想,明晰了自己的思想和道路。”
当年,刘珍儿在酒楼第一次见毕贽,就很欣赏他独.立的思想,把他推荐给了正和理藩院那些外国学者交流的玄妙真人。两人思想都十分开阔,没被束缚,很快便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相互切磋探讨。
“不过毕先生只有一个人,有些势单力孤了,也不知道那些人会不会使阴招。”秋雨有些担忧道。
秋雨以前从没觉出这个世界对女子的种种要求有何不对,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