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4 / 7)
子上学去。
这次交流会囊括了海内外的华人作家,还有一部分的外国作家,没点水平和成绩也是收不到邀请函的。加上温向平,新周刊共有五位作家要参加这次的作家交流会,且全为作协理事。放眼整个沽市的杂志行业,也只有人民杂志沽市分部能与其比肩。
许城阳对杂志的人向来大方。五位作家及其责编的来回车票,及路上的一应花销都由杂志出了。而在交流会期间的花销,则由主办方作协负责。
余老一如既往的笑呵呵,张老则是要不苟言笑些,但也不难相处。还有两位作家也都五十上下,和蔼可亲。从沽市到京市的一天一夜的火车,一行人也算是和谐相处。哪怕在出车站时,温向平疲惫之下微跛的脚步,几人也并没有投以奇怪的视线,仿若温向平的脚和他们没什么两样。
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作家都对他和善。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的作家都看温知秋不顺眼。
虽然温知秋自以这个笔名发表第一篇作品到如今已有六七年,也算资历不浅。然扣除其间潜心学习的两年,再加上温知秋的三大著作,还有一本《格林童话》译本几乎扬名全国,赚的是多少成名作家的数倍,还越过了更深资历的前辈成为作协理事,难免会引来嫉妒。
但每个作家的肚腹中都有无数个弯弯绕,在交流会前期的准备过程中,饶有一些人看温知秋不顺眼,也不过是皮笑肉不笑的暗讽几句,从来没撕破脸皮过。温知秋也就冒充人傻耿直,一概当听不懂。反倒让找茬的人自己咽了口老血回去。
前来参加交流会的作家都住在作协提供的住所,是间高级酒店,两人一间。温知秋便和罗家和住在了一处。
也有一人一间的,只不过,就不是温知秋这种后辈住的起的了,更多的供给了像贾平仄、史仁这样的大家。
酒店的装潢,尤其是服务比起前十年来说要好了不少。温知秋每天忙完回来,点一杯红茶坐在圆桌边,就着充足不刺眼的阳光,捧着一本书悠闲的享受着红茶的香气和散文的清新。叫罗家和看了都不由得跟着慢下来,享受生活。
随着交流大会的临近,住进酒店的人越来越多。而人一多,事端也就多。好在大家心里都有忌惮,难得得到交流会的邀请函,谁也不想失去机会。再则温知秋轻易不出门,也不像一些心思活泛的主动上门结交。因此日子过得也还算是太平。
交流会很快就在这种期待又紧张的气氛中,如约而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