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 / 7)
作为以三十三岁幼龄加入囊括着全国顶尖作家协会的温知秋, 在从京市回来之时, 理所应当的收到了整个沽市作家圈子的目光洗礼,甚至还有数以万计的读者和观众。
然而其中, 有相当一批人,投之以恶毒的评价和咒骂。
就在温知秋赴京的这一个月,一家小报纸突然爆出了“温知秋家暴”、“温知秋道德败坏”的消息,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吸引了几乎整个沽市的目光,不管是温知秋的忠实读者气愤报纸败坏温知秋名声买来求证,还是心怀嫉妒者顺水推舟大肆宣扬,这家名为“沽市晚报”的报纸都得了利, 一跃而为当下备受瞩目的报纸之一。
沽市晚报说的头头是道,简直把温知秋八代都挖了出来。
标题还起的相当博人眼球,是《斯文败类的摇身一变》。
据称,笔者是怀着仰慕之心奔赴万里来到了温知秋的家乡,然而在和其乡人交流的过程中听到了许多来自乡人的抨击,几经求证确认这便是温知秋的真实面目后,便写了这么一篇文章将事实公告大众。
从温知秋被排进第五大队说起, 讲到利用色相勾引哄骗村里姑娘让其父兄替他做活儿, 又还把温知秋和苏玉秀结婚后对妻儿的冷暴力、甚至斥骂的污言秽语写的一清二楚,仿佛撰稿人曾站在当场亲眼得见一般。更有提及对岳父母不孝顶撞,对亲生父母十年来不闻不问, 好吃懒做云云。
总之, 在沽市晚报的这篇报道中, 温知秋被描述成了一个道德败坏、人面兽心、不孝不慈的败类, 末了还在文末用感叹的语气写了一句,
“才学是否能掩盖一个人肮脏丑陋的内心?智商和品行又孰轻孰重?如果非要笔者舍弃一样,笔者情愿一辈子碌碌无为,呵护儿女抚养长大,爱护妻子,孝顺老人。如此,也不枉来这人世走这一遭。”
就差没光明正大的说温知秋不配做人了。
有的人被文章里的细节说动信了,心中给未曾谋面温知秋塑造的美好形象瞬间破碎,带着被欺骗的怒意跟着不怀好意的人一起斥骂,
“连亲生儿女也如此磋磨,这不是父亲,对相濡以沫的妻子也冷漠无情,这不是丈夫!对有生养之恩的老父母不闻不问,这不是儿子!不慈不义不孝!这是赤裸裸的小人!对自己的家庭都如此不负责任,怎么能让我相信他在《大惠山》里的一片赤诚爱国心!让我如何相信他在《太阳》里的一片温柔心肠!只要一想到我居然为这种虚伪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