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2 / 6)
蜀山》的时候,许城阳就已经下了“不同凡响”的判断。
仙侠之说虽然自古有之,可大多篇幅简短,更不曾像《蜀山》一样借着陆川柏这样一个天之骄子的视角写起,带着读者深入其中体验其中种种,受挫或磨练,挣扎或决断。
虽然自从《大惠山》发表以后,小说形式的作品层出不穷,但较为成熟的作品并不多。文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日积月累的深厚底蕴,哪怕是成名已久、德高望重的作家,也不能说在两年内就完全摸熟一个新体裁,创作出满意的作品。
在温知秋的半隐退的两年期间,也出了几个有潜力的作家,小说也写的差强人意。只不过如今《蜀山》一出,到底是力压了群雄。
新周刊自然也有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好作家,也刊了不少的好作品,从而为新周刊巩固了基数庞大的读者群,可从短期时间、短期读者数量来说,温知秋却称得上是新周刊里最叫好又叫座的作家了。
但两年前许城阳责令温知秋潜心学习,不得参与外事,以至于到如今,还没在杂志里露过脸。趁着这一茬,许城阳正好让温知秋认认人。
这么一个好苗子,许城阳自然要好好施肥。毕竟杂志里几位大家在沽市作家协会里可都是挂了名的,甚至还有两位在国家作家协会里也有一席之地。倘若温知秋能和他们交好,自然裨益不小。
温向平自然没有不应的。穿着整齐,收拾的利利索索,在第二章《蜀山》堪堪发行前,站在了新周刊办公大楼里。
许城阳也没有搞得多正式,只是引着温知秋依次见了见正好在杂志里的几位一级作家,其中大多年龄在四五十岁,初初三十的温知秋往人面前一站,自然是新的不能再新的新人小辈。
哪怕温知秋已经有了几本成名作,哪怕他正在连载的这本小说引起了轰动。
温向平自然恭敬有礼,虚心以待。
就比如面前这位五十余岁,胡须半尺的老先生,最近这刊刊本里的《白水豆腐》便是出自他手。
这两年温向平也是期期新周刊必看,对其中一些大家自然是不甚敬佩,眼前这位自然是其中之一。
《白水豆腐》看似是写了作者在冬日寒凉时,在楼下买了一块豆腐自己煮着吃,实则表现了作者于世于时于人的种种看法,笔锋看似温和隽永,实则犀利不已。没有点水平的人只怕看完全文也只是不知其所以然。
温向平拜读之后受益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