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7 / 8)
等诸事都安排完,温向平一扒拉口袋,顿时觉着坏事。
本来自从连载《大惠山》开始,他手头就没缺过钱,要不然也不能一下拿出小一千连租带装修的。
然而《大惠山》完结之后的这些日子,家里基本处于只出不进、坐吃山空的状况。虽然手头还有小两千,足够他们舒舒服服的回晋省过个年再回来。
可温向平或许是之前在村子里穷怕了,手里钱一少,就担心孩子们吃不上饭读不上书,买不上新衣服,还担心苏玉秀店里万一出个什么紧急事故,资金却周转不足。当下就赶在学校放假前跑到学校图书馆借了几本英文原著回来。
自从政府大力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沽大就与时俱进的进回来许多各种语言的书籍,其中还不乏法语西班牙语等等,比外头商场卖的还要全还要多。
而沽大虽然只有一个英语专业,却竟然还留着一些会其它语种的老教授,为了顺应时势,立即就在下个学期的选修课里把这些小语种都加了进去。
不过选修课这些暂且还不在温向平的考虑因素里。
他看中的,是广大的外语翻译市场。
温向平去过的地方数不胜数,能说会写的语言也有几种,其中又以汉语最溜,英语其次。图书馆里在其它学生眼里尚且晦涩的原著在温向平这里却不算什么大问题。
既然温向平暂且不打算开新作品,那么翻译外国文学也是一条出路。
之前也有杂志报纸走翻译路线的,翻译的大多是长篇巨著,就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此类的。
但说实话,大概是由于这么多年来对于“外国间谍”抓得比较严的缘故,翻译水平大多一般。
但这也不意味着所有译本都不如人意,人民杂志的陆副编翻译的《老人与海》就十分贴切,用词也都很讲究,比温向平当初给儿子买的那本强不少,温向平干脆就把有陆副编翻译的杂志全买了下来,裁成一本书替代了儿子原来那本。
不过,温向平也自负水平不错,只不过,没那么大精力翻译长篇巨著就是了,毕竟还有篇写了一半的《蜀山》在一边等着他。
所以温向平这次从图书馆里借来的大多都是短篇小说集,或者类似《格林童话》这种组合形式的。
中文系的期末考试并不像金融那些专业那么惊心动魄,温向平唯一要做的就是挑一本书读完,写一篇有感,再写一篇关于时代的文章交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