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5 / 7)
而过。
展厅一面是杜米埃,她一直觉得他更适合生在22世纪。另一面是米勒,倘若他在这个时代,绘画对象大概要变为写字楼白领,《晚钟》变成《打卡》,《拾麦穗的人》变成《写代码者》,人们平静地感恩人工智能赐予的工作和尊严,平和的画面充满了荒诞。
“亲爱的观众,我们将很快闭馆……”
机械的广播女声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响起,突兀地回荡在空旷的馆内。
这是斯年在提醒。
轰炸时间还剩七分钟。
墙壁是红色的,但好像有小雪纷纷扬扬。
她似乎看见父亲写生回来疲惫孤独的身影,垂着头,叼着根烟,肩上落雪。
记忆与眼前重合,透过雕刻精致边框的画作,似乎能看到一笔一划的生命,和埋葬在无尽时光中的人。
血脉的喷张,海水的起落,地狱里的但丁与维吉尔,雷雨后的艾特达断崖。
“请您带好随身物品,尽快离开……”
它将永远在烈火和硝烟中湮灭。同一时刻,亚洲,南北美洲,还会腾起无数这样惊心动魄的烟花。
她恍惚想到,要是在国内……
不,她在哪里……都不重要。她只能眼睁睁地目睹毁灭,无法重生的毁灭。
那些人工智能会创作什么更好的书法国画来取代吗?不能,它们没有感性直觉,没有激情,没有哲学,没有对宇宙浩瀚的认知,它们只能冰冷地毁灭。
世界的轮廓又模糊了,她无尽的愤恨,抱着唯一的画,机械又恍惚地走出博物馆。
就算人工智能不断举刀,毁灭人类的尊严和生命、以及文明,她仍然连抗争都做不到。她最终还是要老老实实回到施害者身边,为了苟活——这多么讽刺,她简直是个鼠辈。
终于有什么弦断掉了。
承认吧,你被打回原型了,你还是当年那个没勇气反抗的人。如果是顾念,她才不会像你这样。
从坠机那天到现在,你无数次欺骗自己说“一定能行”,但你哪次成功了?
你把飞机开成了两截,那么多乘客被甩出去,你明知道,但不敢去想,对不对?
你提议走下水道,结果害两个青年也许死在警用机器人枪下。
你看不起HBSS和暗网犯罪平台,可他们至少敢冒着生命危险去找核武器,敢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