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水月(3 / 5)
瑶光谢过嘉城郡主,跟她说起紫菜海带还能做哪些美食,两人说得很是投机。
吃完午饭,嘉城郡主又带大家去看了女孩子们睡觉的寝室和她们平时活动的地方。寝室也是近十人一个屋子,那些极幼小的婴儿有的尚在襁褓中,有的刚能扶着墙壁家具学步,全由年长的女孩和嬷嬷们照料。
嘉城郡主告诉瑶光,“我养她们到十六岁,之后便得叫她们自谋生路了。”她长叹一声,“其中有人留在这里做帮工,有的去做店娘子、跑堂,有的女红好些能织布裁衣刺绣,可有些过了几年嫁做人妇,生儿育女,又将女儿送来这里。还有的,最后仍然不免流落到烟花巷。我知道几位公主是怎么说我的,她们都觉得我是瞎折腾;我也知道世人有叫我活菩萨的;可我一直觉得,我做的还是很少。”她想了一想,更正道,“不是很少,是不够。”
嘉城郡主五十开外,和丰荣公主同年,可丰荣公主保养得宜,即使细看,脸上也没几道皱纹,白发也很少,但嘉城郡主一眼看去,除了气度雍容,就和现代五十几岁的大妈无异,还更苍老些,因为古代没有染发剂。她身材高大粗壮,双手骨节分明,瑶光握着她的手时,能感觉到她手心有老茧,可这双手让人感到一股坚韧的力量。
瑶光仔细想过,水月祠这些女童所缺的,是生存技能,换句话说,一技之长。
她写了封信给薛娘子,请她带人过来。
隔了两日,薛娘子派沈婆子带着姚二丫、刘寡妇还有羊毛作坊的几个女工,一些羊毛线和羊毛毡,许多竹针,还有几头羊浩浩荡荡来了。
水月祠后有一片洼地,嘉城郡主最初想开一块菜园,可地势太低,总是积水,于是她又想开个池子,种些莲藕,既可以吃藕吃莲蓬,亦可赏莲,可是地里石头太多了,还都是大石头,不舍重本没法挖深,只好放置不理,只散养了几只鸡。现在这地就成了天然羊圈了。
嘉城郡主将所有十四五的女孩子都叫了来,共有二三十人,全交给瑶光管理。
瑶光在水月祠中找了一间偏殿当教室,令姚二丫、刘寡妇和女工们一一展示羊毛从剪下来到做成毛线、羊毛毡再织成各种用物和羊毛毡娃娃的全部过程。
展示完毕后随机分成两组,分成四个小班分别教授织毛衣和做羊毛毡娃娃的手艺。
几天之后,薛娘子派来的第二批人到了,带来了三头正在产奶的母羊和它们的小羊,还有做黄油、奶酪的各种工具。刘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