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3 / 8)
。”
“是啊,毕竟他创作的时候才十八岁。”
一个年轻的故宫小职员和大V施一鸣当堂对峙,观众们都难免兴奋。虽然报告时间已经结束,但没几个离场的。不少人本来都起身了,又都坐了回去。
大家也都好奇:施一鸣这个看似无懈可击的结论,到底有没有漏洞?
数据什么的毕竟看不见摸不着,目前还无法看出谁更占理。
施一鸣本来眼看就要上热搜,半路杀出个萌妹子,咬着他论文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论点疯狂开炮,让他头疼不已。
他绕过那些似是而非的点,找到另一个话题:“好好,既然你坚持认定《千里江山图》是宋人作品,为何通篇找不到作者姓名,直到清代才突然有人提出了作者姓王?我们研究历史的讲究言之有据,你能找到一个清代以前的史料,证实宋代有个叫王希孟的画家?”
这倒是个难以辩驳的论据,换成别的文物,可能称得上一个未解之谜。可惜施一鸣老师选错了靶子。
佟彤迅速低头看手机。希孟早就给出了答案。
“那时因为记载作者姓名的宋代绢帛早已朽坏,无法修复。”她胸有成竹地说,“清代收藏家将其裁去,又将作者名字誊写上去而已。如果梁清标有意作假,他应该将画作‘挂靠’在久负盛名的画家名下,才能最大限度得利,而不是杜撰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
施一鸣哼一声,“这些都是揣测。没有任何公开发表的材料证明这一点。”
的确。只有希孟一个“人证”。
但佟彤也不是省油的灯,迅速回应:“没错,这是个今年的新发现,这个信息只在我们故宫文物修复员内部流传。”
反正老康也不在,难道在场的其他故宫职员会站出来打她脸吗?
当然不会啦。大家都笑眯眯的朝她递去鼓励的目光。
施一鸣一怔:“真的?”
他随即又说:“但依旧没有证据表明这幅画出自王希孟之手。将近十二米的画卷,没有一处作者的签名和印章,这说得过去?”
佟彤不用场外指导也知道:“元代以前的画家很少在画中留个人题款。”
施一鸣:“所以,那就是没有嘛!”
这就有点胡搅蛮缠了,属于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的论断。
观众们低声交头接耳。如果这个小姑娘真的掌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