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六十年代(一)(4 / 5)
出门的人越是兜里多多的装着钱和票子,渴望着能到外地买着,借助地域的不同不管是什么只要能吃的都要买。
这是第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她做的食物,实在是手工卖相都绝佳,在后世不知有多少吃货,为了吃一口好吃的,全市全省到处的跑,就为了吃一顿美味,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去吃的都有。
她做的食物那么好吃,她自己又说了,乡下的食物都吃光了,这是最后的食物,是因为她男人去世家里需要钱才拿出来卖的,也就是说这是最后一竿子买卖了,不买就再也买不着了。
刚刚闻了香味,口水都出来了,刚刚买了一星点尝到了滋味,那美味的感觉才入口就吃光了,要是不买带着这种遗憾离开,挠心挠肺的谁受的了。
更何况没钱就算了,他们这些能在饥荒年代出门的干部们,谁兜里没几个钱,谁家里没个老人和孩子,谁不想买点好吃的让一家人快快活活的欢欢喜喜的吃点好吃的!
别说是在60年代嘴里没味,肚里没油的吃不好东西的人们,就是在后世,她的技术开个门店也是生意兴隆不愁销售的,这是美食的魅力。
“是不是觉得我卖贵了?”李梦雨坐上了公交车还看着她大伯二伯两眼发飘,于是小声的跟他们解释,“物以稀为贵,尤其是刚刚那种你不买就再也买不着的情况下,谁都担心自己出手慢了,就只能看着别人吃,自己吃不着。”
李梦雨有心教导他们就把道理掰碎了告诉他们:“你们想想能在快要饿死人的时候乡下人都躺在床上不动弹,尽量一天一顿熬日子的时候,还能出来坐火车到处跑的肯定都是各个厂子里混的特别好的干部,这个时候哪哪都缺食物,有钱都买不着,那么他们这些月工资不缺的人每每买不着食物之后会怎么办?”
“当然是趁着做火车出门的时候,借着机会到处寻摸着吃食,只要能吃,或者是味道不差,就一定会大肆出手,因为他们本身就带着这样的目的出门,要吸引他们这些肥羊出手,最关键是你卖出的食物得味道好,得到他们的喜爱。”
“阿妈又是费柴火,又是费油,又是费尽了人力把焦面磨成了粉,粉的不能再粉,再加上了糖,这又是油又是糖的,这食物怎么可能不好吃?”
更重要的是,她一开始故意张口卖东西不要票,这年头不要票的东西永远比要票的东西好卖,她最开始卖的都是一份一份的故意让人品尝。
等他们都尝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