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 不可能(2 / 4)
秀,商锦秀也给了他报价。她报的是成本价。自己是一点没赚的。安东华给这些人报价的时候,就在商锦秀报出的成本价上提了一成。饶是如此。造价也是相当便宜了。
于是那些人一听,立即就动起了修路的心思。他们或许不太懂后世的‘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但是路修好了,百姓来往就要方便得多,更重要的是,日后行军也会更加方便。
不过这事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出成果的,更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得一步步来才行。安东华见手底下很多人都动了在交州各地修路的心思,他就忍不住想起了这几天商锦秀跟他的话。
其实一开始有人提出修路的时候,他是很头疼的,就怕太劳民伤财。不过商锦秀却极力赞成,还只有把路先给修好了,才能让交州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他自然知道修好了路能给百姓带来不少便利,却不知道商锦秀想得比他要远得多。
其实商锦秀想的,就是先把路修好了,才好发展民生经济,只有把民生和经济搞起来,交州的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她的空间里有不少藏书,里面有很多知识。关于农业养殖方面的,这些年她已经看得差不多了,也尽可能把书里的知识给用了起来,能做的都做了。所以这些年来,她的田庄不仅产量高,种类还丰富。
不过交州很多地方的百姓,实际上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耕种,完全靠天吃饭。好运遇上了丰年还好,一旦遇到了灾年,那么全家都得饿肚子。
安东华很早以前就看出了她手中田庄的种植方式十分优良,有意在交州推广开。可那时候他在交州只是个摆设,人微言轻,再加上还得蛰伏,不能让郑家看出端倪,只得将这件事耽搁了下来。
不过,他掌权之后,商锦秀就将自己这些年总结归纳出的要点送给了他,那是很厚的一摞纸,被商锦秀仔细地装订成了书册。安东华得到之后,就找人抄录了许多份,然后将商锦秀的手稿仔细收藏了起来,其他的则交给了专人负责,去各地督促农事。
在这样的时代,农事对整个国家而言都是重中之重,在整个交州,自然也被安东华视为了第一要务。
商锦秀有后世的积淀,看得自然也就比安东华要远一些。只要交州能把农事发展好,百姓就不愁没粮食吃了。百姓手里有了余钱,自然就会有更多需求,商业也能随之发展起来。
交州发生的事,很快就传了开,其中得到消息最快的,莫过于皇帝了。他一直在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