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无形杀手(2 / 7)
钢操作台上。与解剖室里的其他人不同,她没有戴口罩。在对尸体进行解剖的过程中,她通常都不戴口罩,虽然这有违法医的操作规则。解剖时尸体散发出的气味是很重要的一种信息,有些尸体的死因通过气味就能表现出来,如果戴上口罩,某些重要的信息就会丢失,所以苏苓在尸检时通常都不戴口罩。
为了从各个角度观察尸体表面,苏苓习惯性地绕着解剖床走了一圈,把尸体的表面又仔细地查看了一遍。尸体对于法医来说就是犯罪现场,必须从中找出犯罪线索和证据来,所以法医的角色也是证人,为死亡作证,为那些非正常死亡的人说话。
苏苓拿起锋利的手术刀,习惯性地瞥了一眼闪烁着蓝色寒光的刀片,同时做了一个深呼吸。虽然解剖过数百具尸体,但是每次动刀之前,她都会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进入最佳状态。
苏苓用锋利的手术刀割开了尸体左肩的皮肤,有少许红色的液体从刀口处的血管渗流出来。由于心脏已经不工作了,血液失去了推动力,只有残存的少量体液流出。冰冷的刀片划过没有血色的皮肤,裂口处露出了淡黄色的脂肪。手术刀从左肩一直划到乳头,然后再到右肩,形成了一个U字形的刀口。随后再从U形刀口的底部开始划过胸腔下陷的部位,从胸骨的下面一直到达腹腔底部,最后形成解剖尸体最常见的Y字形刀口,这样的切口便于打开皮肤,另外也便于缝合。
腹部的皮肤割开后,苏苓头也不回地把手术刀递给旁边的助手,余涛熟练地更换了一个新的刀片。
手术刀上的刀片都是一次性的,锋利的刀片切到骨头、软骨和肌肉组织后很快会变钝,每次尸检通常要更换三四次刀片,刀片越锋利越容易控制,否则很容易割破自己的手。有人做过专门的统计,法医平均进行七次尸检,会将手割破一次,特别是在切下尸体内脏的时候,因为需要用一只手托着器官才能切下来。因此,在对有传染性疾病的尸体进行尸检时,需要戴特制的金属网手套,不过戴上这样的手套后动作就会很不灵活。
苏苓用双手捏着刀口处切开的皮肤,将皮肤用力拉扯开,翻过来放到身体一侧,露出了里面粉色的肌肉。
切开腹腔后,下一步就要打开死者的胸腔,因为有肋骨和胸骨保护着心脏和肺,通常都是把肋软骨弄断,才能打开胸腔。使用何种工具弄开软骨要根据法医的经验和死者的年龄来决定,如果死者年龄不超过三十岁,用手术刀就可以将肋软骨割断。如果死者年龄偏大,软骨就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