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疑云(2 / 4)
苏苓本能地感觉这里面有问题,因为从尸体表现出的早期尸变情况判断,萧碧菡的死亡时间应该超过十二个小时,也就是说死亡时间应该在昨晚的十点以前,如果是十二点才回来,时间显然不对。
廖昆仑见苏苓紧蹙双眉没有说话,以为她对这个时间产生疑问,于是说:“要不去城隍庙了解一下昨天演出结束的时间。”
苏苓摆摆手:“我不是怀疑他们看到萧碧菡的时间,而是这个时间与我判断的萧碧菡的死亡时间有些不相符,我在考虑是哪里出了问题。”
“苏队认为萧碧菡是什么时间死亡的?”
“从出现的尸变情况判断,应该在昨晚十点左右。”
“这个时间会不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根据我的经验,误差不应该超过两个小时。另外还有一个疑点,死者身体表现出的早期尸变现象也有些不吻合,我测量到的尸体温度是29.3度,根据室内气温,可以推测出死亡时间应该在十个钟头左右,而死者的尸斑则进入了扩散期,死亡时间应该超过了十二个小时,所以尸体温度与尸斑显示的死亡时间不太一致。”
“为什么会这样?”廖昆仑疑惑不解地问。
“我想最大的可能是死者死亡后身体盖着被子,这样尸体温度下降得就慢一些。”
“可是我们进入现场时尸体没有盖被子,而且我问发现死者的女服务员,据她讲,当时看到死者赤身裸体躺在那里才感觉不对劲。”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说明在女服务员发现萧碧菡死亡之前,已经有人进入过现场,不仅掀开了盖在死者身上的薄被,而且还拿走了戴在死者脖子上的项链。”
“也许是跟萧碧菡一起回来的那个人拿走了项链,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人肯定与她的死有关。”
“从尸斑上留下的痕迹判断,项链应该是在萧碧菡死后两三个钟头被人偷走的。假如说跟她一起回来的人知道她死亡了,一定会逃离现场,而不会在这里待上几个小时,所以拿走项链的人与跟她回来的应该不是同一个人。”
“我们重点调查拿走项链的人?”
“必须把这个人找出来,直觉告诉我,拿走项链的人不会是外人,应该与萧碧菡很熟悉,极有可能是剧组内部的人。”
听苏苓提到电影剧组,廖昆仑急忙说:“这个剧组挺有意思,导演叫艾伯特,是个美国人,而制片又是日本人,这个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