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8 / 12)
自己的情绪,指着这名士兵骂道:“你完全是一个胆小鬼,你是集团军的耻辱。”并用手套重重地扇了他一个耳光。此事很快传回美国国内。美国各种媒体进行了大肆报道,议会也指责美国陆军部用人不当。此事对艾森豪威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此时艾森豪威尔已经意识到一向行事不顾后果的巴顿将会给他带来更多麻烦,会给他在政界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他由于战争的需要仍然力保巴顿,但此事已促使艾森豪威尔在与巴顿的关系上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耳光事件”发生后不到一年,即1944年4月26日。正当欧洲登陆战迫在眉睫之时,巴顿的大嘴巴又惹祸了。巴顿讲道:“统治世界是英国和美国在战后的既定目标,当然这也是苏联的目标。”这些话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并险些使反法西斯同盟解体。艾森豪威尔对此事同样怒不可遏。若不是此时还需要利用巴顿的名气佯攻加来。巴顿必然会被一脚踢回国内。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艾森豪威尔需要顺从、听话的布莱德雷的同时,更需要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而巴顿是他此时唯一的选择。
但巴顿与艾森豪威尔之间的友谊已远非从前,艾森豪威尔已开始重用巴顿原来的副手、现任上司布莱德雷。在盟军诺曼底的登陆集团中。布莱德雷被任命为主攻集群第12集团军司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只被派去佯攻加来。而艾森豪威尔为提拔布莱德雷,甚至不顾巴顿的感情,公然将巴顿下辖的法国第2装甲师强行划给了布莱德雷,使布莱德雷能够以巴黎解放者的身份载入史册,而为解放巴黎创造出关键战机的巴顿则留下了终身遗憾。
1945年8月,巴顿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掉进一个记者设计的“语言陷阱”。称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与德国的nc党没有什么区别。一语即出。令世界为之哗然,而不再需要战将的艾森豪威尔再不想原谅巴顿的胡言乱语。他撤了巴顿第3集团军司令的头衔,让他回国去了。艾森豪威尔为不使他的“好友”“过分”难堪,给了他一个第15集团军司令的头衔,愤怒之余的巴顿拒绝了这一任命。从此,这两个名将之间的关系彻底走向决裂。
1945年12月9日。巴顿在打猎途中遇车祸受伤,12月21日殁于海德堡。另有传说因其主持调查“奥吉黄金案”而触及美军部分贪污的军官的利益。死于美军同袍的陷害。
这时巴顿和艾森豪威尔的关系还不像后来那么糟糕,但是很明显。也不再像最初时那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