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反攻(9 / 18)
于七月十八日委任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八旗兵南下。
按照原定计划,尼堪率军经湖南进入贵州,会同四川的吴三桂、李国翰捣孙可望的老巢,演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顺带把朱由榔请到北京“把酒言欢”。
但是,尼堪走到半道上,孔有德“殉难”的噩耗便传到了北京。顺治帝赶紧在八月初五重新下达命令,让尼堪拿下湖南后向广西推进。
同时,顺治帝又给广东的尚可喜、耿继茂下了一道死命令:固守待援,保存实力,不准去广西犯贱!(切毋愤恨,轻赴广西;倘贼犯广东,尔等宜图万全为上计。)其实,顺治帝未免多虑了。尚可喜天天提心吊胆,捏双筷子手都发抖,哪里还敢去广西送死。
尚可喜没敢动,但尼堪的八旗兵距离湖南越来越近。湖南一旦有失,贵州恐怕危矣,所以孙可望急眼了,赶紧命进军广西的李定国回撤。
客观地说,家大业大的孙可望逐渐变得跟刘文秀一个毛病——不稳重、不淡定,缺乏“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魄,更缺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战略眼光。
基于当时的态势来分析,孙可望的决定相当草率、相当幼稚。
其一,李定国率大军滞留两广,对清廷是一个重要的威慑。他们担心,两广一旦有失,必然导致西南的朱由榔、孙可望与东南的郑成功、鲁监国连成一片。因此,尼堪未必敢大举进攻贵州,西南老巢还是安全的。
其二,尼堪大军进入湖南尚需时日,在湖南打开局面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李定国即使要回援,也有足够的时间先进军广东,将尚可喜、耿继茂揍得“生活不能自理”,再从容地经韶州、郴州北上迎战尼堪。
其三,即使李定国从广西回援,也不应全军北上,广西至少需要留下足以抗衡尚可喜、耿继茂挑衅的留守部队。李定国手握十万大军,留下一半兵力守在梧州、桂林,尚可喜、耿继茂根本不敢动,而五万大军收拾尼堪,显然是绰绰有余。
遗憾的是,所有不该犯的错误,孙可望、李定国全犯了。十月三十日,李定国率十万大军回撤至衡州。
李定国大军撤退后,新任的广西巡抚徐天佑带着一两千人镇守梧州,安西将军朱喜三则率领一千多乌合之众驻防桂林,其余各地的防守兵力更加单薄,广西顿时空空如也。
来势汹汹的李定国大军突然没了踪迹,侥幸脱险的尚可喜胆识愈壮。为了探查广西的虚实,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