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整顿(1 / 16)
四川乱局
孙可望决定不鸟朱由榔,自封为“国主”甩开膀子单干。在白文选、王尚礼、王自奇等亲信的支持下,孙可望以微弱的优势暂时摁下了李定国、刘文秀,渐成“一家独大”之势。
不过,出滇抗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孙可望的实力是有的,但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怎么去?
废话!那时候又没有飞机,当然得走过去。——既然不能飞过去,麻烦就大了!
云南地处西南一隅,从这里出兵抗清有两条路:一是东出贵州,进入湖南;二是北抵金沙江,顺流穿过四川,进入湖北。但是,贵州、四川名义上服从永历政权的领导,并不是孙可望的地盘。
——他们会给孙可望让道吗?
——即便同意借道,他们是否会趁虚而入,捣掉孙可望在云南的老巢?
对于决心出兵抗清的孙可望而言,“攘外必先安内”既非托辞,也不是空话。盘踞在四川、贵州的这群鸟人,自己不抗清,还挡着别人抗清的路。不解决掉贵州、四川的问题,这仗根本没法打!
贵州地域狭小,军阀势力也比较单一。偏桥(今贵州施秉)总兵皮熊趁着孙可望率军入滇,带着一群乌合之众赖在贵阳做“土霸王”,仅此而已。就他那副“熊样”,孙可望抬起一脚就能踹死三回,不足为虑。
真正的麻烦在四川,这里不仅地域广阔,而且各种势力犬牙交错,比“浙系”、“闽系”、“地方系”搅和下的福建还要混乱好几倍!
前面说过,豪格、吴三桂大军一路追击孙可望,追到遵义府就追不下去了。由于肚子饿,决定班师回朝,只留下王遵坦、李国英镇守四川,这是永历元年(1647年)的事情。
清军留守部队兵力单薄,王遵坦、李国英当然不能遍地“撒豆子”,那样只会被南明、大西以及当地的残余势力各个击破。因此,清军名义上驻守四川,实际上绝大部分军队都龟缩在川北的保宁府(今四川阆中)附近。这年十一月,被委任为四川巡抚的王遵坦病死,由李国英继任,依然将主力驻守在保宁,并不敢轻举妄动。
除了保宁府属于清军控制以外,四川各地就比较热闹了,光是数得上号的就有七股军阀势力。
——川西有一股,也是实力最强的,即盘踞嘉定(今四川乐山)、峨眉一带的杨展部。
杨展,四川嘉定人,崇祯十二年武进士,曾任明军参将,大西军入川后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