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危局(2 / 10)
昔比,鲁监国朱以海不再是当年浙江的“精神领袖”,而是寄人篱下的“丧家之犬”,他也不敢拿郑彩怎么着,否则可能会无处安身。郑彩为所欲为,朱以海无非是以死相逼,说几句气话表个态,(杀忠臣以断股肱,生何益耶?)然后两手一摊,不了了之。(辍朝五日,不敢问。)
朱以海希望通过示弱的方式缓和君臣矛盾,但郑彩变本加厉、得寸进尺,又百般排挤刘中藻。作为“浙系”的元老级人物,时任大学士、兵部尚书的钱肃乐实在看不下去,在与刘中藻的通信中指责郑彩滥杀忠臣。不想两人的书信被无孔不入的郑彩耳目截获,钱肃乐遭到郑彩频繁的“精神打击”,于五月呕血而死。
眼看“浙系”元老一个个成了郑彩的刀下之鬼,有心无力的朱以海却束手无策,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以“多行不义必自毙”来安慰和麻痹自己。
郑成功虽然没有朱以海的这种尴尬处境,但他的日子更加艰难。朱以海苦于无权,而郑成功正苦于无粮。
无权,大不了做个摆设;无粮,是要死人的。
郑成功虽然继续垄断着海上的生意,但金银不能当饭吃。金门、厦门地方太小,郑成功一般是派人到福建、广东四处买粮,勉强维持生计。
如此看来,朱以海和郑成功的日子过得都比较凄惨,清军大举南下,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月,陈泰、陈锦率清军进入福建境内,并于四月初四攻陷建宁府,朱常湖、王祁阵亡,清军拉开了扫荡福建的序幕。四月间,清军主力进入福州,并击溃了活动于福州外围的刘中藻部,眼看南明军全线溃败,刘中藻在阵前自杀殉国。
在此期间,深受粮食问题困扰的郑成功发起了同安战役,击溃出城迎敌的清军后,于四月十八日进抵同安。同安知县张效龄弃城而逃,郑军顺利占领同安。
绍武政权的广东总兵林察辗转逃到福建,郑成功这才知道广东已经建立了永历朝廷。此时的郑成功一受“浙系”掣肘(旁边躺个监国,浑身不舒坦),二因出师无名(朱聿键已死),三被粮食困扰,迫切地需要找一个名义上的靠山,因此赶紧派部属携表文赴广东朝见,承认永历政权的领导。
七月,陈泰、陈锦率清军进攻同安,郑军守城部队寡不敌众,但依然顽强抵抗。郑成功自铜山(今福建东山)救援,半道上遭遇风浪,五日后才抵达金门,此时同安已经失守,郑成功怅然返回铜山。
由于郑成功粮食匮乏,又遭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