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抉择(3 / 15)
他们属于“没事憋屈型”。
南京的同志们幸福吗?不怕被扔鸡蛋、扔皮鞋的,尽管去问!
不达圣意者到南京去!韬光养晦者到南京去!只有背影者到南京去!从朱棣开始,这三大口号一直延续到北京沦陷。两百年来,聚集着三教九流各式人物的故都南京,成了官场失意者、潜伏者和愤青的“乐园”。
朱棣万万想不到,自己一手创建的“乐园”,竟然有一天会重新成为明朝唯一的首都,肩负“复国”的重任!
一个轮回,南京是否能再续朱元璋时代的辉煌?实在不济可以退而求其次,至少搞个“划江而治”吧?
谁来当皇帝
虽然“复国”有点异想天开,但占据半壁江山绝非痴心妄想,毕竟有南宋的先例可循。
当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俘获,标志着北宋覆灭,康王赵构南渡临安(今浙江杭州),凭借富庶的东南一隅,与金朝形成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南北对峙。尽管后来两方都被更北面的蒙古所灭,但南宋无疑是这场对峙的赢家,因为它撑得最久。
跟宋朝相比,明朝的条件简直就是天神眷顾,有利的条件多了去了。
其一,南京有现成的中央机构,“南混”替“北漂”,这当然得益于朱棣。
有这样“前无古人”的行政构造,别说首都沦陷,就是“北漂”全部死光也无关紧要,“南混”顶上就是。南京的六部两院早就挤得满满当当,尚书、侍郎、给事中、都御史、司礼太监一个不少,根本没必要“小范围酝酿”再开会表决,“南混”摇身一变成“南漂”,连任命文件都省了,人家以前就是!
有人担心,“南混”都是从官场斗争中淘汰下来的“次品”,是否能力挽狂澜呢?其实,从上一节那三条遴选的标准来看,“北漂”的那部分更不是什么好鸟,反而在“南混”的行列中,不乏因不畏权贵而身遭贬谪的忠勇之士。
其二,守边的“流贼”自顾不暇,短期内不会南下。
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占领了北京,相当于代替明朝“守边”,将直接面对东北清军的军事威胁。招降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后,李自成放松了警惕,将自己的嫡系部队大部分留在陕西、山西一带,只有一小部分驻防北京外围,并没有向山海关一带投入一兵一卒。
李自成无限信任吴三桂,但吴三桂对李自成大肆拷掠明朝官员的做法极为不满。如果不能及时地联合官绅阶层,对“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