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皇帝从来不简单(10 / 11)
是常识。公主的尊荣谁都想有,与父母分开的痛苦,就不那么好承受了。
什么?你说:“爷,皇上收养咱们女儿,必是因着公主年纪小,这会儿等着有人抚蒙古呢。您可不能眼看着咱们女儿去吃沙啊!”
看吧,还真有人说出来了,是老七的侧室,这位颇为得宠,女儿有公主名头当然好,可是这远嫁,就太伤感了!
允佑焦躁地斥责她:“你懂个屁!”
纳喇氏还没被这样骂过,哭得更伤心了,还带着点儿委屈,怯生生地问:“爷的意思是?”
“呸!就是不送进宫里去,上头指婚下来叫她去蒙古,你还能抗旨不成?左右都是嫁,为什么不嫁得体面些?公主、郡主,差得远着了!”瞧,到底是宫里出来的,觉悟就量不一样。
说话的这是宜妃,她在训儿子的侧室,哭个什么?哭得脑仁儿疼!
真是笨蛋啊!这些人怎么着也是圣祖的孙女儿,跟那种康熙曾经说过“你们养不起了、备不起嫁妆了都送给我来办,还包邮”的不一样,那些格格,父亲品级低,家里有自主权,可以嫁在京城。
可康熙的孙女儿们,按道理到了年纪宗人府是要上报的,由皇帝酌情给予不同等级的封号,然后……大多数是要指婚的!这一指,还能指到哪里?很多人就指到了蒙古。
公主是有公主府的,郡主,有没有府你自想去想!
各家王府大概也都经历了类似的情形,唯一的特例是诚王府。允祉比较抽风,他自己先说了:“她是未必逃得掉抚蒙古的,这样也好,总归体面些。”三福晋一想,也是。她是嫡妻,可以时常入宫看女儿,侧室们,没有得到侧福晋封号的侧室们就多保重了。
可闺女哭了:“以后阿玛不是阿玛,额娘不是额娘了。”
对啊,以后只能管亲爹叫叔,管亲妈叫婶儿了。
如果大家仔细数一数,就会发现皇帝是不做亏本生意的,放出一个太妃就要收个闺女当利息。惠妃那是特例,她孙女儿无论如何是当不了公主的,但是要照抚蒙古。
在这样的情形下,还有羡慕嫉妒恨的。其中一个代表就是七福晋,凭什么呀!那小妖精,生了儿子生女儿,自己只生了女儿。本来呢,嫡女与庶女经过康熙的整顿,在册封的时候会有级别上的差异,这样七福晋心里也好受些。
现在好了,庶女成了公主,嫡女顶多是郡主,七福晋心里酸了。女儿呀!你的前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