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 / 5)
国库券升值的消息, 很快也被谏臣查知。立刻有御史上了奏章, 言有奸人借国债逐利, 使得人心不古。
然而对赵顼而言,人心古不古不重要,好端端的国债突然升值, 才是要紧事!因此王安石入对时,他忍不住也问了一句:“王卿,听闻国库券已经升到了每券十七贯, 你可知此事?”
对于国债, 王安石的态度其实颇为复杂。这是韩琦遗政,他并不怎么喜欢。但是当日二十万贯一日售空, 却也让天子见到了民心所向。这是能推行变法,让天子下定决心的好事, 因此现如今,他也没法反对的太坚定了。
想了想, 王安石道:“臣有听闻此事。王韶劝降番部的消息传来,市井便有人买卖国库券。应当是有人图谋秦州质田,故而提价收券。”
“果真是为了秦州田亩啊。”赵顼长叹一声。他也猜是这个原因, 因此更是懊悔。十五贯一顷地, 还是卖的太便宜了,没见涨价还有人要吗?这样一来,他岂不是折损了好些钱财,让那些贼人赚了?
见天子沮丧,王安石便进言道:“也是秦州局面好转, 才会有人升价买券。此事与大局无碍,国库券上早已写明息钱,不论升降,朝廷花费皆为定数,不至亏损。况且高价买来的田亩,必然是要耕种的。将来秦州粮食增产,也有利边防。”
道理是没错,赵顼还是有些肝痛。不过这话也不好跟臣子明说,他咳了一声:“券价骤升,终归不是好事。将来若再发行国债,还是减少质田吧。”
没有质田的一年期国债卖的不也不差吗?看别人炒自己颁行的债券,滋味真是不好受啊。
这话倒是让王安石眼前一亮,果断道:“官家明鉴。边郡垦荒,也能改为军屯,由弓箭手垦种。如今秦州施行不差,旁的边郡也能依例而为。”
赵顼当然知道王安石对于国库券的态度。但是低息借钱,实在是件让人欲罢不能的事情。让他放弃,又有些为难。想了想,赵顼还是道:“此事还要看将来河湟局势,不妨等国债到期后再议。倒是军中新法,可有计较?”
这才是赵顼目前最关注的事情。以前国库空虚,入不敷出,他满心都是赚钱。但是现在修盐田,开矿山,连铜铁产量都大有增益,钱倒不是他最在乎的东西了。军队疲不堪用,才是心头大患。
王韶如今已经劝降了十二万番部,若是军队改制赶不上,他要如何发兵征伐吐蕃?更甚者,天下皆是弱兵,如何能征西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