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复社继承东林党 坑死大明没商量(2 / 3)
还有大批精英名流,削尖了脑袋也要在复社里谋个席位,以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复社成立三年的虎丘大会上,与会者就有了数千人规模。
明朝学者陆世仪记载说,当时的各路来宾,从山东到南方的各省份,乘坐的各式华贵大船,几乎把姑苏的河道堵满。
会议现场更一片人山人海,连大雄宝殿都坐不下,有空隙的地方,全叫这群服装华丽的精英人物们挤得满当当。大明士大夫阶层里平日藏卧的龙与虎,几乎全在这场合凑齐。
而如此震撼的场面,却只是这个社团辉煌的起点。
之后的整个崇祯年间,这个社团的规模与影响,似一支疯狂上扬的股票,不断突破历史新高。
以《复社姓氏录》的记载,社团里有名望的士大夫人数,就有两千零二十五人,算上死忠的粉丝,总数更有数万人。
社团名流吴应箕家的后人,在清代撰写回忆录的时候也自豪的说,三百年里,从没有一家社团像我们这样。
而且更让后世无数文学社团汗颜的是,这复社不单有数量,更讲质量。
其成员群英荟萃,学术业绩更灿烂辉煌。
以其名字本身的意义来说,“复社”,顾名思义,就是兴复古学,也就是钻研八股学问。
这研究他们做得相当好,崇祯年间涌现出登榜进士若干,前几名的更有好几位。
不但如此,复社还很讲究全面发展,诗词歌赋样样都强,杰出的“四公子”,文学成就领一代风骚。张岱等人的小品文,影响也十分深远。
科学业绩也拔尖,其成员与西方传教士关系要好,热情高涨翻译外国著作,还有再创造总结发明。
典型人物方以智,代表著作《物理小识》,虽被清代人选择性失明,却漂洋过海,尤其在邻国日本极受崇拜,今天还有粉丝无数。
这般如数家珍的业绩,也令复社的名声,从晚明到今天一直高涨,几乎成了崇祯年代黑暗岁月里最后一抹亮色。
就连其中几位才子人物的爱情,都与著名的秦淮八艳,碰撞出无数香艳的交集,还被写进了《桃花扇》等名戏,一代代流传不已。
复社的崛起,堪称晚明文坛最励志的创业奇迹。
后世的诸多文人雅士也一致认定,这个组织的杰出精英们,以勇于挑战黑暗的勇气与光辉崇高的理想,迅速召唤起大明王朝民间正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