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大度认错讨人喜 一味推脱难重用(2 / 3)
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是很好的领导和副手。
有时候,工作中出了问题,造成了损失,老板并没有要把谁怎么样的意思,追查责任的目的,只是想着下次不要再犯这同样的错误。
像李岩这样的聪明人,不管老板说的对与不对,都会首先把错误责任担下来,化解老板的怨气,然后再去处理错误。
这样的人,无论其工作能力如何,老板都会赏识的。
因为你的态度让老板心里有了底,他也会冷静下来,即便你不去解释,有时候他自己都会想到错误在哪里,是不是冤枉了你,或者是不是自己过于激动了?
而有些人,在老板不冷静的时候,他也不冷静,唯恐遭受冤枉,拼命解释不是自己的错。
其实,不管是不是你的错,你越解释,越推脱,老板反而越不会冷静,不会看到真相,就更不会原谅你,反而对你产生意见。
两种人对比,老板当然喜欢李岩这种人。
你说人家滑头也罢,说人家窝囊也罢,但人家会得老板信任和重用。
反过来,另一种人,你就是本事再大,老板也不喜欢你,更不会信任你,重用你。
然后你就抱怨老板狗眼不识人,自哀自怜英雄无用武之地,想到要跳槽。
你想过你错在哪儿了吗?你即便跳槽成功,就你这小心眼儿脾气,到另一个单位就会混好吗,老板就会重用你吗?太异想天开啦!
看到了许多人在工作中犯这样的错误而不自觉,老余忍不住多啰嗦两句,诸位原谅则个哈。
当下王烁询问李岩清军突破的情况,果然如他所料。
清军虽然突破了西北军的防线,西北军也不是吃素的,经过层层阻击,拼死奋战,清军损失惨重,留下了至少一半的尸体。
也就是说,十万清军,能够突破西北军防线的,不足五万人。
这五万人马,分布到广袤的河北南部平原和山地里,便如大海捞针,找到他们实在太困难了。
李岩的策略是对的,看住交通线和粮食辎重,清军早晚会自投罗网!
宋献策从西安来电,也是这个意思,不主动寻找,让他们要么饿死,要么自己送上门来。
因此,李岩决定暂不对集结在北京附近的济尔哈朗主力进攻,只用火枪军防御。
然后,将所有骑军集中分布于交通沿线枢纽,等待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