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182(7 / 10)
天师道为国教做交换,选益州、凉州和司隶三地为试点,大规模地推行了学堂制度,将举孝廉的一部分名额分给了学堂毕业的寒门学子,一点点改变了选官的途径,等到书院在全国普及之后,沈娴又完善了书院的等级制度,设定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等,每等之间需要考试层层选拔,通过之后方可进入下一级,最后高等书院的毕业考试题更是由尚书台命题,皇帝亲自判卷,当庭选拔出可用的人才来。
在司隶、豫州、扬州、兖州等世家盘踞的地方,书院的推行异常困难,阻挠重重;在凉州、并州、幽州等士族不多的地区,书院办的很是红火。沈娴没有明着命令世家不许捣乱,她只是下了一道旨意说,各个州郡的学子们允许外出求学,但要持身份凭证,在书院登记真实信息,然后由负责人上报州郡长官,去相应的地区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学子们会领到一些基本补贴,补贴由朝廷发放,平时成绩优秀的学子可以申请“助学金”,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书院里打工赚钱等。
除此之外,沈娴还把高等书院毕业考试的成绩加入了州郡大吏的年终考核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这些官员的仕途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考生们的来源,是按所读的书院算的,并不是按学子们的籍贯算的。
一年两年坚持得住,十年八年呢?不老老实实推行书院,把学子们都逼去了其他的州郡,学生少了,政绩仕途受到影响,长此以往,看谁坚持得住。
至于同乡的考生和同一个老师带出来的考生是否会抱成团……那是肯定的,寒门学子不抱起团来,怎么跟世家抗衡?不过这些人结成的集团就比世家那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好对付得多。
“我该做的都做完了,将来如何,就看元昭的了。”沈娴叹了口气:“要是所有的事情父母都做了,她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让元昭进宫吧,”送走了周瑜之后,沈娴对貂蝉低声道:“我有话要对她说。”
大晚上被叫进宫,刘曦是拒绝的,她最近跟自己的小朋友们忙着恁刘瑾呢,太子党和公主党斗得厉害。
单从阵容上看,公主党的实力更强,因为全都是朝中重臣的子女亲属,比如皇帝的两个干儿子(至今没算清楚辈分)舒城侯陆绩和寿春侯陆逊,比如孙太尉的弟弟孙权和妹妹孙尚香,比如郭司徒的儿子郭奕,比如赵卫尉的女儿赵华,比如荀令君的儿子荀缉,除此之外,据说曹太常的小儿子曹冲也跟着默默地掺和了一脚。
再看太子党这边,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