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天阶(12 / 13)
有聪明的人伸出一根手指摇摇,低声道:“好好想想,要紧的是那句‘朝中坊间也因此多有议论’。”听得人立刻啊的一声,然后就是不同心理下的不同评论。又有议论说,不管典命用意如何,提的事却是有理的。前一年莲锋从昔日的南阳侯晋封安国公,这一年五月,江漪、卫柳、楼月霜等五名功勋重臣册封国公。同一时间,江漪开宗立系,经春官核准,立家名“千月”;楼月霜也以本名首字“楼”建立家系;这些出身平民或者下级士族家庭的女子终于走到了新朝官员的巅峰。而和莲锋、江漪并称“开国三杰”的西山景晴依然是侯爵,不管从什么方面来看,都是说不通的。典命那句“朝中坊间也因此多有议论”其实也没夸大。朝中多是困惑,或者就是典命开始说的,觉得是受了扶风不稳定传言和大量重臣连番弹劾的影响。坊间可就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想象力的极致,有说是受了其他几位新贵排挤的——和新晋封的这六人相比,西山景晴家世最贵。还有说“看吧,西平侯就是吃亏在‘孟国君’这件事上,历朝历代,哪个亡国君主能在新朝位极人臣的?”据说就连最不问朝政的皇后都忍不住替这位“小阿姊”报了个不平……当然,也有往好里想的,比如西平侯自己坚决辞封之类,但这种“好意”更不能往下细捉摸。
说到这件事,就连几个公认最能揣摩圣意的都摊摊手——不知道皇帝怎么想的。
午后,皇帝宣召大宰、大司礼和夏官几位主官觐见。凤楚对扶风获得的战果十分满意,要春官派人前往芦裘“再议太平”,又命夏官整顿兵马,万一芦裘不顾一切的反扑,可立刻援助扶风。同时又命天官派人前往扶风和西山景晴共议唐县“收归”之后的治理。等到大事吩咐完,大宰忍不住问了句:“是否同时对西山景晴嘉奖抚慰?”凤楚笑笑说了三个字“不着急。”
朝堂上热热闹闹,群臣们各怀心思的时候,扶风的大小官员们也度过了一个异常充实的夏天。边关告急的事件发生后,前去增援的军队并没有满足于“查明事实”,而是反客为主,利用芦裘勾结叛军入侵清渺的事实展开全面反攻。旋即,西山景晴下令东营增援,几乎将扶风全部主力投入前线,最终赢得了数镇战功。最终芦裘高举白旗,其皇帝派出使臣向扶风请求停战。
西山景晴并没有亲自上前线,她坐镇集庆,一方面从瑶州调驻扎承平的部分军队替补东营,另一方面,筹集粮饷,以为前线后援。等到攻陷唐县的捷报传来,她才下达了停止进军,就地驻防的命令。然后立刻派出郡中文官前去接收唐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