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何人卷珠帘(6 / 14)
。两天后,在那里检查善后的士兵在一个当地猎户指引下找到了一处“大雨后有红水流出”的洞穴,在那里看到了堆积在一起的数十具尸体。提供这条线索的是来自品州的一名富余乡绅,名叫奉墨,帮助州军作向导的则是他庄上的西席蓉行舟。在一个阴雨淅沥的初夏,站在堆满尸体的山洞前,蓉行舟深深叹了口气。她想,还好来的不是奉墨。她看到倒在最外面的那个正是之前和奉墨、庭秋都有过接触的熟人。她还记得,那人就是品州本地长大的,两代前从凌霜逃过来的,他三十多岁,五六年前丧妻,靠他一人上养公婆下抚幼儿。她想,奉墨若是见了,定会觉得是因为他与他们的那些往来才让此地管事起了疑心,最终导致这数十条人命。
蓉行舟的伤感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很快她就从州府仵作那里得知,那山洞里的人大多数死于事故——前些日子的暴雨时,铁矿所在的山体滑坡,砸死了许多人。在当地人心中,山崩就是山神之怒,此间主事人不敢继续使用这处“触怒山神”的矿。于是杀了幸存的工人,隐藏尸体后弃矿。
民间私自开矿是大罪,更何况还出了偌大的人命案。长州知州没日没夜地赶路,站在那处矿址上也是百感交集。自从那个叫做韩庭秋的陈泗人被归入自己下辖当一个小吏,然后带来几个惊人消息起,长州知州就处在这种很难形容的心情下。在扶风官场,这位长州知州是常青树。她是收复扶风后第一批被任命在此的官员,当时只是一名小小的县令,当下已在五阶。扶风的主事人换来换去,在谁手下她都能获得认可。但现在,她忽然觉得自己的好官运是不是消耗的差不多了。发了一会儿愣,深深叹了口气,心想是祸躲不过,这么大的事早知道比晚知道好,在自己手里发现,总比让别人发现了上报到大都督那里再倒过来询问强。
一边的属官说:“居然真有这么个大矿,看来,他们说的其他那些事也是真的!”
知州又叹了口气,她从一开始就没怀疑过。韩庭秋和景晴的关系她是知道的,毕竟铭霞经常出入韩家。她这个长州知州如果连这么“异常”的事情都得不到通报,也就不可能成为扶风官场的常青树。
看着眼前的景象,她忽然觉得,都督府莫名其妙将这么个身份微妙的韩庭秋派过来,大概就是想用“自然”的方式让他们这些没脑子的下属们发现自己下辖中已经有了足以翻天覆地的大事。想到这里心情反而平静下来,又恢复到那个能干的知州样子,向着团团转的下属们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而随着指令的一条条下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