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关河冷落(6 / 11)
。
“阿竹也在这里么?”
“小郎君在集庆,他的年龄还不能担当任务,大将军不会带他到边关来。”
韩琳松了口气又有些遗憾。
一行人一直将她送到驿站才告别,他们住在县衙之中。庭秋也出来致谢,那领头的骑兵和他对答了几句,笑吟吟道:“小郎君已经是我们的同袍,对他的家人照拂几分也是分内事,不用客气。”
到房中,庭秋对韩琳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外出自然说了两句,韩琳也低头认错,然后又说起和西营中人遇到的情景,又说了轻云宫的种种。
“听描述,和集庆神宫的气息完全不同。”
“是啊,集庆神宫虽然简单,但是神官们热情亲切,这里的……高傲的很,我不喜欢。”
庭秋想了想,笑道:“久负盛名之所难免养育骄气,但是一个神宫能以医药闻名,想来有其济世救人的高贵之处。倒是神方说近期还会再见你,这句话颇有兴味。”
“我也就是替神宫送个信,还能有什么事,我可不想再去轻云宫了。”
“或许我们此来的任务会与此相关呢?”
“陈泗人会和神宫有什么牵连,在集庆日子还好过的都不见几个人去神宫,这里的人还有这份闲心?”
庭秋笑笑,心想人就是在最过不下去的时候才更容易倒向神灵。他这天下午也没闲着,跟玉舟几个在城里转了一大圈,特别去看了“难民最集中的地方”。
集庆的陈泗难民的生存状态在夏天得到很大改善,官府放开了很多限制,唯才是用,不问国籍也不问性别——这让陈泗的读书人看到生存的希望,尽管在这里得到的仅仅是给官府打杂的差事,连小吏都算不上。大都督府更号召郡中的富裕人家雇佣陈泗女性为仆佣,在高级官员们的身先士卒下,富户们也开始尝试,并且很快传出“陈泗女人更恭顺、更能吃苦”的评价。大多数在集庆的难民都稳定下来,至少能勉强养活自己和家人,他们大多和韩家一样在便宜的坊里租了房子,境况好些的会把儿女送去给难民们开办的免费学堂。在扈县,难民们在桥洞、废弃的房屋里栖息,而在城外,他们聚集在一处靠近水源的地方,用木板和茅草搭建最简易的屋子。这里的人对他们充满戒心,也没有任何像样的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男人们无处效力,女人们就算是想要卖身也没有买主。这里生活得最困苦的人大多来自与安靖接壤处的村镇,他们很多人没有受过教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