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1 / 6)
一个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服用安慰剂,就在他吞下后告诉他那实际上是青霉素。这个病人马上陷入过敏性休克,很快就死亡了。这个案例是反安慰剂效应影响力的一个著名例子。
多希博士还特别介绍了一位中年妇女的案例,她心脏一侧三尖瓣过窄。此前她已经历了慢性充血性心脏衰竭,但是医疗介入已经获得了成功。当她在医院做检查时,一位杰出的心脏专家带着一群实习生进行常规检查。他走进房间,对这群实习生说:“这个女人患有TS(tricuspid stenosis,三尖瓣狭窄)”,然后也没跟她说什么就马上离开了房间。
不一会儿,她开始呼吸过速,脉搏上升到每分钟150次,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肺部充满了积水。主诊医生百思不得其解,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的回答是该专家说她患有TS——她认为TS的意思是“癌症晚期”(terminal situation)。其中一位医生解释说TS的意思是“三尖瓣狭窄”(tricuspid stenosis),说的是她的心脏瓣膜的状况。然而,这个女患者还是不能放下心来,她的肺部继续积水,失去了知觉。当天晚些时候,她死于顽固性心脏衰竭。
我们的心理打小就被训练着相信医学行业的权威,因此可能会导致一连串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又进一步导致疾病,甚至猝死。事实上,我们可能被从心理上设定为有病。但是能产生反安慰剂效应的并不只有医学界——我们自己也可以(对自己产生反安慰剂效应)。
在同一本书中,多希博士描述了他所谓的“黑色星期一”综合征。如果你得知,周一上午发生的致命心脏病比其他时候都要多、都更为严重,你可能会感到惊讶。按照多希博士的观点,“心脏病首次发作的最好指示器并非任何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而是对工作的不满”。我们对工作的厌恶、害怕或挑战似乎能制造心脏病。怎么会这样呢?按照卓越的精神药物专家甘德丝·柏特(Candace Pert)的观点,我们体内生成一系列的化学连锁反应,而这些化学反应会被我们的思维和情绪触发。
潜意识就是身体
我们身体的细胞结构和我们的情感体验之间存在着化学联系。甘德丝·柏特(Candace Pert)毕生都在研究这些联系,她发现每个体细胞(而不是先前以为的大脑)上都有接收情绪的受体。
在柏特博士的研究之前,人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