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5 / 6)
供货商重新洽谈新的购买合同。她想在不影响利润空间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她认为这是一个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机会。
你却有着别的想法。你也许有能力实现这个计划,但你不是很确定。为了回避对自己的压缩价格谈判能力的焦虑,你告诉自己以及别人你老板的异想天开。供应商不肯让步。于是,基于这个自我保护的设想,你在安排会议时拖拖拉拉,谈判时心不在焉,最终实现了这个“预言”。你同时还强化了“老板异想天开”这个信念。
自设障碍在职场中是很常见的。你可以说,你本来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如果你有更好的下属、更多资金、上级积极配合,以及每天更多时间……办公室政治也是干扰:别人没有完成分内的工作,或者你被架空了因为你没有及时得到供给,或者电脑又崩溃了,或者公司顾问把系统搞乱了。如果你面临着一个更加训练有素的竞争者,你是否会用“没有成功的可能”来自设障碍呢?
为什么一个理性的人,还会有意无意地通过“自设障碍”来降低自己的绩效表现?通常认为是“社会性焦虑和恐惧”的原因,为了避免让他人失望,避免被否定(出于对评价的焦虑),是一种维护形象、逃避或疏导紧张状态的权宜之计。
自设障碍的圈套也是很容易突破。如果你想要激发自己的活力,你可以考虑,通过反思“永不犯错”,问你自己几个问题。
·为了迈出第一步,你可以应用哪些个人资源?思考一下你考虑问题的方式。你是否因为断定某状况为太难、太复杂、太不愉快、太不可行,从而拖延?如果是这样,就给你的思维过程来一点改变。先提问并且找出答案:是什么让这项任务变得如此艰难?把信念、猜测与事实分开。想想中国哲人老子(公元前604—531年)反复引证的洞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自设障碍是否跟你期望的长远目标相矛盾呢?如果是这样,需要改变的是什么呢?下一次当自设障碍的信念开始出现,并且模糊了事实的真相时,你能做哪些不一样的准备?比如说,把自设障碍式的拖延思维,当成一个长期存在的错误来认识,同时知道你还是可以纠正它,你就已经让拖延思维的这种具体形式“见光”了。
·仅仅“意识到”能否阻止自设障碍吗?“意识到”当然只是一个开始。通常情况下,你可以把设限的自我陈述跟“立即行动”的思维和行为进行比较,来提升这种意识。在本章后面部分,我们会向你介绍,怎样去创造并维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