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造船厂(2 / 3)
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业能力,但这样的模式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实施的。好在吕梁在基因人的提醒下很早就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以高素质基因人为基础的各个车间和管理部门就像一个整体,一个命令可以被毫不保留的执行。
因此造船厂开工后的第一艘轮船吕梁选择的就是自由轮。自由轮被称为二战时期的工业奇迹,美国人使用预制构件和装配的方法大规模生产船只,曾创下24天下水的世界纪录。自由轮是当做可消耗品使用的,由于德国潜艇的威胁,一艘自由轮只要成功的穿越大西洋就被认为是完成了其建造使命,因此质量上很不可靠。自强造船厂目前建成三个船台,由基地提供各种预制件,工人们只要在这里组装就可以了,其质量比自由轮强得多。吕梁将这种船取名为自强轮,因为成熟工人的缺乏和基地产能不足,目前只有一艘在建,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工人。等内地各个工厂建成并成熟后就可以为造船厂提供各种预制件,不再需要基地提供了。到那时将会有大量的货轮下水,为工业区的产品运输提供强大的助力。
当造船厂开工建设第一条自强轮、钢铁厂磨合生产时,第一艘战舰在基地的船库悄然下水。一开始基地就拿出百分之五的产能用于这艘战舰,经过七个多月的生产,终于建造完成。以后世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为模板的这艘军舰被定为南海级、南海号,之所以生产这么一艘战舰,一是为了训练海军官兵,此时招募的水手全部都是身家清白的渔民,各级军官都由基因人担任,这对立志建设一支制霸全球的海军的吕梁来说是不正常的,基因人不能永远顶在关键位置,普通人的培养迫在眉睫;第二个原因就是保密,克利夫兰级轻巡的最高航速可以达到32节,在遍布渔船、各国货轮、军舰的远东海面,南海号训练时可以凭借速度甩开所有追踪者,让外界无法判断这艘军舰来自哪里。三十年的差距让这个时代没有一艘军舰能够威胁南海号。
与此同时,吕梁的海军也随之成立,一百名基因人军官为首,七百名普通士兵经过五个多月的学习、训练,已经具备了上舰的能力,但要想充分发挥战舰的威力还要经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毕竟他们原本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吕梁招募的士兵、工人全部都是平民阶层,这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忠诚和纯洁性,在一张白纸上勾画总是要舒服些,不然以后难民出现内部的混乱。对这支新生的海军吕梁的要求很低,初次出海只要能安全回来就好。
基于基地和工厂离海边很近,海防工作也在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