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纽约时报(2 / 4)
免忐忑不安,患得患失。演员在乎奖项,导演也同样在乎。
而且《将门》这部电影对于何导的意义又有些特殊,从这部电影开始,他不再考虑市场喜欢看什么,评委会喜欢看什么,想的都是自己想要拍什么。
当初他决定拍《将门》的时候,无数人惊掉了下巴,身边更有很多人阻拦,觉得像他这种在全国数一数二的导演不应该拍摄一部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实在是太降低品味了,应该去拍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何导当初对这些劝阻就很嗤之以鼻,“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我想拍《将门》,当然是因为《将门》里面有我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如今还有什么能让我拍自己不想拍的电影呢?”
因为《将门》中有真正能触动他,让他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他才会选择拍摄。最初看完《将门》这本小说的那一刻,什么市场,什么奖项,全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这就是我想拍的电影,这就是我想说的话。
我要用我的镜头,将这部小说赋予新的生命,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要表达的东西,拍出属于自己的电影。
《将门》才是何云鹤导演功成名就后的真正放飞自我之作。
除了给何云鹤导演信心的话,乔安安还有一些不做准的猜测,没有说出口。《纽约时报》这次在首映式之后如此迅速地发了影评来夸赞《将门》,和中国地位的提升也有很大关系。如今很多美国电影中,都会安排一个正面的讨喜的中国角色,或是在某些地方加入中国元素,就是为了讨好中国票房。
如今何导的《将门》获奖希望这么大,几个提名总是少不了的。《纽约时报》现在早早地发表影评和之后等电影获奖之后再发表,意味可就不一样了。虽然《纽约时报》的影评中,还有一丝丝美国影评人对中国电影居高临下的审视和挑剔,甚至有些奇怪的视角。但如此急匆匆地将这篇影评发出来,已经说明了全部的态度,字里行间再如何故作姿态,也都是没用的了。
乔安安心情舒畅地又将影评看了一遍,虽然如今与大齐的万朝来贺不同,但是中国也已经是毋庸置疑的崛起大国了。没有什么比眼看着祖国的强盛,而且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领域切实体会到,更令人开心的。
天气渐冷,乔安安所在的城市少有的十二月份就飘起了第一场雪。虽然雪落地即化,并不会在地上堆积起来,但空气中全都是湿冷湿冷的。
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