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城之战 110 番外上(上)(6 / 11)
但你无法否认这就是民主的‘主谓宾’,即主干。民主的目的在于设计一个博弈平台,大家在此平台上一起决策如何牺牲少数派的利益。民主的主干天然且必然是‘多数原则’,任何实际践行的民主政治都只是在这个主干上增加装饰物罢了。我们的所谓‘现代民主政治’,无非是添加了‘考虑少数异见者的权利,并给予其相应的补偿’这一装饰物;用课本上的话说,就是‘在多数原则的基础上增加变量,整合多元诉求,尽可能照顾到更多人的意见,从而提升决策本身的目的和意义。’实际上,你的观点可以表述为‘缺乏民主精神的民主政治没有使用价值’——想想吧,你相当于从人性角度质疑了民主政治的可行性。依靠某种‘精神’来运作的政治,即便是行之有效的,也注定不会是长远的。人非圣贤,崇高之所以崇高,首先是因为大家觉得它‘高’嘛。人人都能达到的,注定不是崇高。真正的‘民主精神’有可能普及全体人民吗?这个,我只想说:人家科班出身的、正儿八经的科学家也不是个个都有科学精神呢。”
女生b(观察着女生a的脸):“嗯。不管添加了什么变量,‘多数原则’都是一切实际可行的民主政治的基础。在多数原则的支配下,人的行为会趋于非理性,投票结果往往会被随机统治。假设米-戈或甲虫族之类的怪物兵临城下,我们没输战局但输了气势,结果大多数人被恐惧压倒、打出了gg,则握有翻盘机会的、想坚持抗战的少数人几乎无计可施。”
教师:“增加‘整合多元诉求’、‘尽可能照顾到少数派的意见’这一变量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按照理想的民主模型,人民的所有诉求——包括最高明、最靠谱、最深思熟虑、最目光长远的,也包括最愚蠢、最整蛊、最脑瓜一热、最鼠目寸光的——都同样需要被考虑,虽然可能权重不同。这往往会淹没真知灼见。尤为致命的是:在现实的政治决策中,民主系统可以容忍异见,所有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诉求,也可以照顾异见者的权利并补偿之,但仅此而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异见依然不会被采纳,有可能是最优解的异见依然会被无视,而且只有不侵犯多数派利益的异见才会得到容忍和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决策和独裁决策导向的结果并无不同。另一方面,多元诉求的整合真能制度化吗?制度化的诉求只能是有限的,多元诉求没有同一的价值,这与政治价值的要求相悖……谁还要蛋糕?”
三女生一齐举手。
女教师撇撇嘴,显然是很想自己把盘子里剩下的蛋糕吃光。女生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